放寒假了,自己从紧张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突然身体有一种不适应的感觉,突出表现就是心里没底,没着落。
大脑一直在反思,总结2020年,再有四天就是阴历的2021年了,中国人似乎只有过了阴历年才是新的一年的开始。
一年来,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了以前很多的认知。今天看了一本书《完整的现象世界》,其中一段话感觉很有同感,也许证明说的自己的改变认知有点说服力,个人的语言,是为了约定一个概念,并把其他人能理解的概念,归纳演绎和制约到他发明的逻辑空间中,成为一种语境,形成一个发现食物的系统,一种更有容量的群居的生活,展现语言优势的个体,也许会因此有更好的繁殖和养育的机会,一个人的一本书的意义和目的更在于此。
人是学而知之,在不断接受知识的同时,自己的思想、意识、行为等发生了变化。知识本身是中性的,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你接受、吸收之后转化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自己的血液、肌肉和骨髓。改变人的是灵魂的东西,大脑司令部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否则就如汽车芯片一样,如果出现故障,可能会车毁人亡,远远比手机芯片严重的多多了,手机芯片大不了重新开机嘛。
人的认知决定了你在这个世界当下所处的位置和层次。眼界放在自己的小家和放在国家层面会千差万别,格局出现了大小。我是一切的根源,我的高与低,对与错,富与贫,积极与落后,消极与主动,根源是以我为核心塑造的周围一切。天时地利人和,也许有推脱责任之嫌疑。人的躯体和思想的差别,不可同日而语。思想是人的灵魂,时代思想统领着所处这一时代的人的精神,体现在工作、生活、人生的历程。
我是喜欢读书的,每一本书都有可以吸取的营养,有时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各种类型的书,只要成为一本书,就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假期在网络上看电视剧《王阳明》和《玄奘之路》,两位思想大师,对我的触动还是很大的。人能够追寻自己的志向,笃定一生去实现,可以说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王阳明的心学,在吸收前人的思想基础上,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提升,悟到致良知,是智慧的化身。影响了千千万万的后来人,是里程碑式的圣人。玄奘西天取经,前后历经十七年,最终修成正果,把佛经从印度带入中国,也把佛教本源思想传入中国,也是功德无量的人物。佛祖在菩提树下开悟,“我现在知道的和世间上的人所知道的不一样,我认为美好的,他们认为不好,我认为道是至真至贵的,而众生畏苦裹足不前;我体悟到欲念的痛苦,而众生贪爱趋之若鹜。”
自己改变,说明改变前有的是不足,有的是错误,有的是未知。变是永恒的,人只有改变才是符合常规的。正如达尔文所讲,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勇敢的,而是最善于变化的。读书是与作者心与心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是站在作者的肩上看自己。用辩证的角度看问题,当出现美好的事情时善的种子没有了,需要继续努力,当出现坏的事情时,恶的种子没有了,应该庆幸。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种瓜得豆,种豆得瓜。
我心既宇宙,宇宙既我心。是一种豪迈、度量、胸怀,似乎再多的语言都显得微不足道。能够把语言文字为我所用,就是给自己赋能。我心既宇宙,宇宙既我心了还有什么不能做到的呢?还有什么不敢想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