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心里一直有隐隐的担忧,不知道要怎么做才能不伤害儿子的自尊,又能帮他解决问题。
连续几个早上儿子都起的有些晚,床铺都没来得及整理,房间的地板上扔着没洗的祙子,用过的纸巾。
我和他说好上学期间我只负责给他做饭,洗衣服。鞋祙他需要自己洗,房间需要自己整理清洁。为了让他为自己的事负责,我宁愿忍受地上的脏祙子和乱七八糟的房间,也不动手帮忙。我希望他能自己感受到不好去改变,而不是被我要求去做。
表面上虽然不干扰,但内心还是有期待,希望他能主动去做好。也有些担心要是他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状态以后会不会没法改变了,想找个机会能跟他沟通,帮他找到拖延的深层原因。
以前看草莓妈的文章,有提到课题分离和u型沟通。当时心里有所触动,却没有运用到生活中,很快也就忘了。
今天当我走进崔璀的课堂,听到讲课题分离:谁困扰,谁负责。原来是我把自己的立场放到了孩子的问题中,去评判他,想帮他解决 ,忘记了不管是他不讲卫生,不爱整洁那都是他自己的事。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以为已经能全然的接纳儿子,不管他做什么,怎么样我都能和他站在一起。这件事让我看到对他的接纳也只是表面上的,心里还是想着让他变成我认为应该的样子。
我一直努力希望跟儿子建立起好的沟通,试着去和他共情,看到他的压力和努力。可儿子始终对我有戒备,不愿听我说,更不愿意坦露他真实的自我。原来以为是儿子还不能完全的信任我,我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学习了u型沟通和I型沟通才发现原来我所谓的沟通里面还是有操控的成分,当冲突发生,我更多的是想表达我的感受,当我辛辛苦苦做的早餐他没有起来吃,我把他当成对我劳动的不尊重,而忽略了儿子早起的痛苦,没有更好的去共情孩子的感受。
儿子也想去做好,想改变,当他又一次没有做到的时候,心里对自己也会很失望。会有内疚,自责和深深的无力感,为了逃避自己的不愉快和痛苦,他会变成愤怒而向外攻击。
感谢草莓妈推荐的课程,感谢身边有一群爱学习的朋友,也感谢努力学习的自己。
未来有书,有你们,尽管还是会有迷茫,但我却不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