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觉得,孩子的大脑就像一个新的电脑系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像安装什么样软件,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的影响。
而组成孩子大脑系统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词汇。因为自己没有孩子,有时候会想到将来有孩子时要怎么教育孩子。而孩子从零学会语言这件事,在我看来很神奇。毕竟我们成人花了那么多时间去学英语都不一定能学好。
有一次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件事,有一个人专门研究了自己孩子学习语言的次序,从爸爸妈妈这些到3,4岁复杂的短句。所以我也就变得好奇,想知道孩子到底先学会的是什么词,这些词是否对孩子的大脑系统很重要?我能否优化这些顺序,让孩子能更好地形成逻辑思维,头脑清晰等等。
今天刚好看了会现代汉语词典,想了解在词典中快乐和痛苦的含义是什么。最后查了很多,发现都归结到身体和精神方面的一种感受。并不能给我一个我想要的答案。
于是想到了,孩子学习语言其实也是这样,他学习的是自己环境中的东西,以及这些东西之间的相互联系,甚至还学会了自己的行动会造成什么后果,怎么样获得幸福和快乐。
所以对于孩子学习语言没有什么一定要学习的词,这些词的学习,是他为了获得快乐,所建立的复杂联系中的一环。
又想到自己小时候吃饭,知道饭熟了可以吃。但是长大以后发现,饭是需要做的,而且有很多配料和菜等等。也就是我们小时候,会接触不少的抽象概念,这些概念长大后我们才会懂得。这跟软件的模块也是一样,知道怎么用,知道怎么吃就行,不一定要会做。长大以后,出现了阶段性的任务,有那种需要了再去做饭,学习做饭。甚至有的人会成为厨师。
我们学习的是抽象的概念。孩子的大脑里面已经有内在的逻辑建立了,这种逻辑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就像孩子通过听不懂的语言中的只言片语,就可以学会很多事情。
那么,如果是一种抽象概念,有没有必要很早教会孩子抽象概念下的许多分支概念。例如,教育孩子吃饭,是把米面菜等等都称为饭,还是分别说每件事的名称,然后也教饭的概念?
关键的地方,是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幸福,让孩子形成统一完善的人格。例如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平衡,可这跟这些词语的关系不是很大。
也就是说,让孩子认识到生活中的事物与他自己的幸福之间的关系,并且勇于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因为时代在变,我们只能教会孩子正确的原则。我们没有能力也不可能教会孩子所有的事。
衣食住行,很多事都能让孩子获得幸福。
关于衣服,如何教会孩子幸福的能力,正确的原则和选择呢?好像归根结底,说到了培养正确的习惯上,正确的价值观上,正确的美德上。
这么说,其实知识不是重点,重点是美德。
因为幸福的原则是来自于美德,正确的原则,而不是来自知识。
当然,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习达成目标的能力也很重要。
人为什么要追求幸福呢?因为这是人的本性,做一个追求痛苦的人是我们不想看见,也不大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