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三类学习者:学习促进者—促进思考
1.柯维的七个习惯:
积极主动的人绝不浅尝辄止(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以始为终:先有目标
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
双赢思维(向情感账户存款)
知彼解己(先理解别人)
统合综效(合作共赢)
不断更新(身体、社会/情感、智力、精神,不断更新自己,所以不断运动正是高效能人士的一个习惯)
看到这些习惯,会很吃惊,原本觉得厉害的人一定有过人之处,但他们与一般人不同的就是应用的能力!其实我们自己都知道这些习惯,但是没有持续去培养和使用这些习惯!
知易行难,就是这样,知道知识是容易的,但将他转化为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却是困难的!
2.关注圈:是你可以关注的东西
影响圈:在关注圈内,你可以掌控的东西!
积极主动的人更多地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影响圈”中,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圈!
3.读书是怎么读:
我们读到的都是概念,要把概念变成可操作的方法,再把方法与自己的经验相结合,最终去帮助自己改变行为!
不管你学到的是什么,只是单纯学是没有用的,只有将学到的和你自己已有的经验相匹配,并帮助自己做到一些改变,才是真的有用的!
拆书的这个过程也是将书里的概念与自己的经验结合,并做到行为上的改变;
4.提问:
提问时,要想方设法提出能真正从中学习的问题(即你提问是要学到一点或者解决一点什么问题)
回答别人的提问时,提醒他不要太关注正确答案,而是促进他思考自己的提问!
学习促进者是可以促进别人思考的人,就像好的老师也是促进学生思考的人,而不是直接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
只有自己去思考,跟着老师的思路自己研究出来的结论才会让自己印象深刻,因为这是付出了劳动所得的;而老师直接告诉或者灌输的知识,不管他有多重要,对你来说都是蜻蜓点水的作用,因为你毫不费力就可以得到,完全不会对你产生什么影响!要么老师在你耳边讲了很多遍,你可能才能接收到20%,但引发你的思考,然后学到的东西,也许就一遍,你也可以掌握80%!这就是区别!
只有你经过自己脑子思考出来的东西才是你自己的,别人告诉你的都是别人的!
所以为什么我们总是会强调实践,实践过程中是将理论运用,而这个过程必须加入自己的思考,是体力与脑力的结合,你的付出是很大的,所以会将这个理论深深烙印,植入肌肉记忆,难以忘记,甚至会养成这样的习惯;
比答案本身更重要的是不断思考和深化自己的提问,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尽力消化和应用学到的知识!
5.通过提问引发思考而不是直接告知的方式,为我们开启了认识自己的那扇窗!
思考是更加快捷的认识自己的方式,直接告知会让你无关痛痒!只有不断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6.你主动创造的信息才是最有价值的!
我们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习惯了不断的记笔记!之前有一个老师说过一句话: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全忘记就是这样的!
笔记记录的这些东西其实你可以通过很多渠道可以获得,但是自己的当下的思考才是更重要的,提出的问题引发的讨论和思考才是见面需要做到的!
最近自己在上瑜伽课,其实对老师的方法有一点质疑,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主要就按照教材讲解,其实也会给你指导怎么做,但只有这个部分是最重要的,但在讲理论部分,全部几乎都是照着书,根本没有什么变通,而更好的方式应该是让我自己去看,去选择重点去记忆,老师可以给我分享她学到的重点,或许这样的方式是更好的!而老师每节课花时间就是在讲书本,让我读书本,这样的效率真的很低!
除了主动创造信息还要学会寻找和focus关键信息!其实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无用信息隐藏在有用信息中,但我们以前的习惯喜欢将所有的东西都记下来,觉得自己以后会用到,但其实不会!所以每次都应该择其重点,重点选择,重点去做!加入自己思考之后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