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庄叔解读生财日历的第47/365 篇。
1月16日:如何避免做事半途而废?
今天的生财日历来自羚羊先生的精华内容,原文如下:
做一件事情容易半途而废,是因为我们对这件事投入得太少,造成沉没成本过低。
沉没成本,指已经付出且不可回收的成本,如时间、金钱、精力等。
当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弃的时候就会掂量这个成本,感到可惜、浪费、不值。
不妨将沉没成本当作是一种鞭策前行的动力,一旦开始投入金钱和时间,这个成本就会自然而然地推动你不断前行。
我的理解:
1.给自己一个不能放弃的理由
从学生时代开始,我们就主动或被动放弃过很多东西了。
学业和友情、爱情因为精力的取舍,不同科目因为分值高低的取舍,大机会的初创公司和求稳定的国有企业的取舍,等等。
为了某一个东西,我们总要放弃另一个东西,而为了说服我们放弃一个东西,我们总会给自己找很多理由。
学习好比什么都重要、我偏科说明是个偏才、初创公司太容易失业了……
没有人能劝我们放弃,除了我们自己,我们放弃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这方面投入的沉没成本不够高。
比如读书,你给我转一个月工资,然后告诉我:我这个月读不完某某书,这一个月工资就归你了。
哪怕是前面二十多天再怎么拖,到了最后一天,也要熬夜看完这本书,然后要回那一个月工资吧~
2.不要什么都不舍得放弃
增加自己的沉没成本,并不是适用于任何事情的。
有些事情,就是死路一条,及时退出,那是止损,不然投入再多也是打水漂。
所以在判断一件事情是否要坚持之前,更应该问一下,坚持做下去和不坚持做下去,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如果只是因为心疼投入的沉没成本而勉强做下去,恐怕只会造成更多的损失。
还是读书这件事。
如果你一直是为了要回那一个月工资,而快速把书翻完,然后告诉自己一句“我读完了”,实际上没有记住书中的任何东西,那这个读书,就没有任何用处,反而浪费了更多时间精力。
如果这一个月工资能成为你读书的动力,让自己的认知大幅度提高,那坚持是应该的,如果一个月工资不够心痛,那就用一年工资,总会有让自己不舍得放弃的沉没成本的。
道理再多,那是别人的,自己做出来的,才是自己的道理。
同样是回到起点,可能是半途而废,也可能是迷途知返,想明白自己为什么上路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