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这本书,序言里一段话触动了我,是一句英谚,谨以此作为本文的开篇
“成功是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快乐是接受你得到的东西”
孩子是上天的赐福,请接受你的孩子,不要每天挑他的毛病,它的一切来自于你,你的态度会塑造最后的他,请珍惜上天给你的礼物。
“其实,教养孩子一点都不难,父母不用怕,它只有一个原则,就是以身作则:你孝顺父母,你的孩子以后就会孝顺你;凡是你不要孩子做的,你自己也不要做,如此而已”
决定孩子行为好坏的因素,不是管教的松与严,而是父母参与孩子生活的程度。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我们在不断的学习、修正、改善着和孩子之间的相处方式。从他们的反馈里,反思自己的教育模式。
读完这本书,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六岁的女儿道歉。我觉得作为家长,也必须拥有成长型思维,而不能一味的高高在上,给予孩子的只有管教和权威。当我们做错事的时候,要敢于面对和承认,同时在孩子面前放下姿态。孩子虽然还小,但他们同样需要获得父母的尊重。错了就是错了,在孩子面前认错并不会撼动自己的所谓威严或是自尊。相反,和孩子的坦诚,会让他们觉得,在家庭中是重要的一份子,被理解,被尊重,被善待。隔阂越少的亲子关系,孩子的成长叛逆会越少,因为他会及时的和你分享此刻当下的每一份想法和感受。
有的时候,我总是打着在工作,忙等等幌子,拿起手机就放不下,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里,没有做到全情的陪伴,有的时候孩子会喊我好几声,我才只是心不在焉的回应一句“嗯”。又一次,姥爷说,你闺女投诉你了,说她的妈妈就知道玩手机,但是我的因为想要掩盖那心里的一丝丝愧疚,而假装不在意的搪塞了过去。知道今天读了这本书,心里当下就告诉自己,回家第一件事,一定要对女儿说一句对不起。当我们就此沟通之后,没想到立刻就得到了女儿的原谅,我们总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严加指责,可是反过来再看看孩子,对我们又是多么的宽容。我想她保证,以后陪她的时候会把手机放在一边,她写作业的时候我会在旁边看书。和她一起学习。就如上文所说,你希望孩子做什么,就请自己先做到,一个拿着手机乐此不疲的家长,怎么会有一个手不释卷的孩子呢?就如我最近一直关注的亲子阅读,我一直在努力做一个推广人,我要拿什么去做好的示范?而我的孩子,才会是我最好的教科书。
我们都只要一个词要:言传身教
关于“言”,我有几个观点想表达。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孩子知乎父母的姓名,对父母的管教置之不理,还有的甚至于顶嘴、出口恶言。这个时候,我们第一反应也许是,这个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没家教?我们要怪父母管的不好,实则是,也许他的父母在对待家里的长辈或是为人处世的时候,也同样是有失分寸的。大人的“言”教,是培育孩子说话素质的重要养分,孩子们说话,都是先模仿身边的环境的用词和表达方式,但他们对于正确与否却没有一个好的判断能力,所以就照单全收了。
还有一点,有的家长会说:我和孩子是朋友,所以可以接受他直呼我的名字,这个也是有点偏激的做法。恰恰是曲解了所谓亲切的含义。孩子与大人之间,可以亲密无间,但必须有界限。知乎其名,并不能让孩子感受你们之间的亲密感,只会让他混淆了她和你之间的界限。忘记了该有的尊重。
书中还提到了关于培养孩子爱的能力。培养爱人的能力真的要从家中做起,孩子要先体会到父母的辛劳,才会心甘情愿地为父母分劳。女儿一年级的寒假作业就有一项是每日劳动。我觉得很好,一点小事,真的不会耽误时间,也不会累着孩子。很多家长总是觉得孩子擦地不干净,洗袜子弄得满地都是泡沫,还不如让她在旁边安静的呆一会。可是殊不知,这种溺爱,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同时对于接受你的照顾变得心安理得。还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故事,那个母亲有好几个孩子,家里吃鱼的时候,总是让孩子们先吃,最后剩下只有一点肉的鱼骨还有鱼头。她去吃鱼的眼睛。孩子们就认为妈妈爱吃鱼眼睛,等孩子长大了以后,也会把鱼眼睛留给妈妈吃。可是我们知道的,谁不希望吃到嘴里的事那鲜美的鱼肉呢?我们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却让他失去爱别人的能力,实际上是对他的一种伤害啊。
本书从多个角度,通过两人的问答,给了家长关于某些养育中的疑惑的解答。我只是从自身有用的角度,选择了一部分的章节进行阅读。
这本书,关于孩子如何阅读,如何带人接物、怎样学会关爱他人等多个方面都有解读。对于学龄前和青春期孩子的家长,都有所裨益。可以选择相应的章节去深度阅读。这本书200页,专注阅读大概3个小时可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