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沈从文先生塑造的这个环境里,第一感觉就是充满绿意生机盎然,第二感觉是古朴和纯洁,第三个感觉是唯美。之前小时候也去过湘西那边,唯一记得的就是那里的山与水,再吃上那里的腊肉就有了一种莫名的知足感。
傩送回不回来我觉得都无所谓了,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在这片室外桃源中朴实的人们带给我们的美感。
整个故事已经给我带来足够强的美感了,感觉在那个年代有一个这样的地方真的很难得,没有猜忌没有很深的心机,就是给人古朴的感觉,要是现在还有这样的地方该多好。整个小说提展现了几条情感和为数不多的角色,我就挑几个我觉得比较震撼和唯美的来说说。
翠翠爷爷的唯美最让我感动。一个人一条船一条溪水,爷爷每天就和这些东西打交道,虽然看似简单但是爷爷坚持了一辈子,这种坚守岗位的本分是我们难以拥有的。她对于翠翠也是关爱的很好也很关心翠翠的成长我觉得他就是翠翠的爸爸的那种形象给人威严感和安全感,我也看到了翠翠和爷爷之间那种好似父女间的浓浓情意。
“一年端午,翠翠本已约好了爷爷守船,自己同黄狗过顺顺吊脚楼去看热闹,临走时翠翠问:“我走了,谁陪你?”爷爷说:“你走了,船陪我。”翠翠把眉毛皱拢苦笑着:“船陪你,嗨,嗨,船陪你。爷爷,你真是……”最后翠翠决定不去,对爷爷说:“要去让船去,我替船陪你!””
这正是沈从文想要塑造给我们,让我们看到湘西人的那种随处可见的美,更多的也是对湘西民众的深切同情。
翠翠和傩送的这段爱情让我很有体会。在社会地位来看,很明显傩送高于翠翠,但是他们这样自由的相爱却在那个时代是不允许的,物质和利益在玩弄这一段段可悲的婚姻,为了利益随便施舍自己的感情,这样做,太美人性了。而边城就像那茶峒小镇里流淌的一股清流,沈从文结合了自己早年漂泊芷江对于爱情的执念在那样一个年代写出了如此震撼的文字,我想,这也许就是湘西人们与生俱来对于婚姻歧视的一种反抗一种坚持追求自由的爱情的信念在沈从文笔下的唯美呈现。他们之前的爱情也间接导致了大老大死和傩送最后的离开,但我觉得爷爷走了,傩送走了,船还在,就够了。
不得不说的还有就是大老和二老之间那种兄弟情义,是多么有男子汉气概。他们之间虽然是情敌,但是在关键时刻还是大老让着二老有意成全他和翠翠。这样的胸怀真的很值得敬仰,这种感动人心的谦让亦是多么唯美
对于情感和角色我就暂说到这,最后想来大概再说一下边城整体。其实我觉得沈从文写边城应该可以说是他的一种解脱,他就是城里的一个“乡下人”可以说是非常的孤独的,写了边城就感觉身边对了一块净土,也让他勾起对故乡的一再的痴爱与思恋,他可以是翠翠,在室外桃源里长大:他可以是爷爷,坚守本分,即便在那个时代的大环境下,不忘本性,不失人性;他也可以是傩送,是时候告别这个一方净土去一个地方开辟又一块净土。也可以回到茶峒,重拾旧情,陶醉其中。
看了这么富有美感的边城,我在想,其实傩送再怎么走,也走不出我对茶峒的美好回忆了。
或许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就在湖南湘西的茶峒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