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号,走进了云水谣。
云水谣是我第二次来,对这里基本上熟悉,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参观热情。今天上午,一个人在村里转悠,希望有新的发现。果不其然,没有让我失望,在古村的角落,无意间发现了破败的杨德楼。出于专业的敏感,怀着对土楼的敬畏之情,参观了他。他像一个被忽略和抛弃了的中年男人,默默的待在那里,倔强、卑微、颓废的存在着。
杨德楼的个性之处,在于土楼除了自身建筑主体外,前部左右还有厢房等辅助性建筑,用来安放农具和饲养牲畜。
厢房里,可以看到两个大石臼,保存的基本完整,其中一套还可以直接使用,应该是用来冲米或冲面的。石臼以前应该是频繁使用,磨的乌黑油亮。旁边一只黑山羊,在我拍摄的半个小时里,默默地看着我,也没有发出一声。仿佛它孤单久了,更习惯了无奈沉默。
通道的这个老大青石条,乍一看还以为是一块水泥预制板,三米多长,和真实的预制板也差不多大小。表面光滑,造型规整,很佩服当年工匠的技艺。
偌大的一栋土楼,参观了半天,没有见到一个人,只是通过楼上晾晒的衣服,判断这栋楼还是有个别人居住。建筑空荡破败,略显阴森。
精致、突兀的井圈,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比较好奇,很想看看里边究竟是什么样子。一个人一手拿着手机,一只手慢慢掀开盖在井上的木板,还要拍照。
直到完全打开盖子,才看到了平滑的井内壁和深邃的井底。感觉该井已经很久没有使用了,底部还有少量的塑料垃圾,没有什么期待的奇迹。
斑驳的墙面,在岁月的洗礼下,有着自己独特的颜色和肌理……
“人气”是建筑的灵魂!
再好的建筑,若没有人的居住和干预,破败的速度就会很快。杨德楼也是一样,通过他现有的规模,可以感受他当年的雄伟,但没有人的居住,如今这样破败,很是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