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庄庄
友是一位英语老师,是个学习力和时间观念极强的人。近几日跟我倾诉,感觉好压抑,觉得自己要得抑郁症了。问其原因,得知自己平时工作忙,没有多少时间陪三岁多的孩子。而一向乐于上学的孩子,从清明节开始就变得不爱去幼儿园了,走到门口就嘤嘤地哭,不进去,回家也不说话,总是让妈妈陪她,抓着她的脖子不下来。
友初步分析是不是在幼儿园受了委屈,跟老师沟通,似乎没有问题。慢慢套孩子的话,从她不能完整表达的言语里,大概剖析出是缘于一天放学后孩子跟班上同学一起在广场玩,路上看中了一个东西,友友没给她买,后来要去游乐园,因时间太晚,友友也没同意。孩子就开始哭,小朋友们过来抱她,她还是哭。这时一个奶奶大着嗓门在广场说:哎,她是不是有自闭症啊,你们带她去看一下医生,为么子别人拉她,她都没反应啊!整个广场的人都听见了。
据我所知,这孩子肯定不是自闭症,因为妈妈忙,特别珍惜和妈妈在一起的分分秒秒,不论多晚都等着妈妈,就是想与妈妈多说会儿话,话唠似的聊天。孩子也非常懂事,妈妈每次上课时,她都是一个人安静地看书、堆积木、画画,懂事的孩子一般会高度敏感,很容易听进去别人说的任何话,她最近常哭着说我没有病,转眼又让妈妈带她去看医生,因此那位奶奶无意中给孩子贴的标签,是让孩子极度不开心,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隔着屏幕,我都感到生气。哪个做妈妈的,愿意一个毫不相干的外人仅凭着短时间内看到的表相就给孩子贴一个“有病”的标签。大多数时候,眼睛看到的未必就是真相。退一万步讲,即便别人家孩子真的存在某个问题,也只能放在心里,不要当面说出来,更不要在大庭广众传播啊。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是一个三岁多的孩子,任意放矢的话语之箭伤了孩子而不自知。
写于此,我想起另一个朋友艳姐,也是我们当地小有名气的人物。在女强人背后是一个交织着心酸与泪水的励志故事。她儿子从出生时就确诊为先天性脊柱裂,这种病相信很多人没有听说过,我也是第一次从她的故事里知晓。脊柱裂是脊椎管的一部分没有完全闭合的状态,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神经管畸形。如有脊髓和脊神经受累可出现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神经系统症状。
一次,艳姐带儿子到餐馆吃饭,站在门口的服务员看到孩子一拐一扭走路的怪样子,掩口窃窃私语。敏感的孩子在父母及诸位亲友的关怀下本是非常乐观的性格,但还是因为别人的异常行为感到闷闷不乐,感觉别人在嘲笑他。艳姐察觉到儿子的不对劲,询问后开导孩子:宝贝儿,阿姨并不是在嘲笑你,她们只是不了解你的情况所以感到好奇。她们是在说,看看,这个孩子多勇敢啊。
在孩子再次望向服务员求证是否属实时,艳姐回过头向那些服务员点头微笑,而服务员顷刻间懂了,报以微笑。这时儿子内心释然,转悲为喜。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引导。我们现在是父母,但都曾经是小孩子,更是我们父母眼里永远的大孩子,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渴望过什么,希冀过什么,心知肚明。我们要给予自己的孩子什么,付出什么,却是需要学习,不断地学习,因为成长环境不一样,教育理念不一样。
大道理我不会讲,但是我认为如果不懂得如何爱护孩子(自己的和别人的),那么要记住起码的善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不要用言语的戟去刺伤幼小孩子的心灵,幼时的伤,就像糖尿病的伤口,不容易愈合,会隐隐的痛,有的甚至在某个时候让人想大哭一场,需要一生去修复,去治愈。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不同。在面对世间的很多不幸,而我们自己也没有更多的能力去帮扶一把时,不要去给别人贴标签,更不要去雪上加霜,请恪守为人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