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只有诗和远方才能让人鸡血满满,眼前的苟且更能让人积极生活。
1.
出差好来,临时约朋友到家里来吃饭,好巧不巧,前一天正好项目上出了点小情况,白天一直在沟通处理,实在抽不出时间来买菜。晚上快九点了跑去超市,菜是有,可是都蔫头塌脑的,最后空手而归。
家附近是有菜市场的,但是只是早上开市,无奈之下只能放弃晨跑和早读,六点跑去碰碰运气。总觉得六点,大部分人还在沉睡中,菜市场多半也是寥寥数人,不曾想,六点的菜市场已经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了。有批发有零售,无论菜农还是菜贩都丝毫没有睡眼惺忪的感觉。
我买菜时问一个卖葱大爷,一般几点开市,我还以为六点来菜场没人呢。大爷说:“我们一般三四点就来了,来的早的一两点也是有的。”无论三四点还是一两点,都意味着这个冬天每天气温最低的时候他们不能在被窝里待着,而是在简易的市场大棚底下。我不禁惊呼出声:“那么早,有生意吗,何不多睡会。”大爷一脸不以为然:"来晚了生意就没了,批发的零售贩子四五点也就来了,然后饭店餐厅的人也来买菜了,等着波卖完了就来了,所以我们只卖到中午。下午得回去补觉。”我止不住的咋舌,大爷说:“还不是为了口饭吃,我们读书少,别的事做不了,只能起早贪黑辛苦一点。”
拿着找给我皱皱巴巴的零钱,我突然觉得三四块一斤的大葱太便宜了。每天六点多起床要挣扎半天,还经常给自己找理由赖床到七点多,觉得自己大概是世界上最辛苦的人,逢早起必发朋友圈,恨不得让全世界来夸我。
快速买完菜往回走,经过一个公交车站,已经站了好多人了,抬手一看,才六点四十,等公车的人已经很多了,一边吃早饭,一边垫着脚张望。说实话在这样的十八线城市,通勤时间超过一小时的单位绝对是在郊区了。原来为生计早出的人比比皆是。
2.
学生时代觉得最清闲的工作大概就是老师了,毕竟一般的工作就算清闲也得按时上下班。老师就不一样了,没课的时候就可以休息,还不用写作业,还有两个长长的寒暑假。
直到高考结束,因为高考总是比其它年级期末提前差不多一个月。那一个月我以为当老师的爸爸会有时间陪我,后来我发现我想太多了。
在学校当点小领导还当班主任的爸爸总是在六点多就去学校,高中一直住校的我实在是没有太关注过爸妈的作息。原来爸爸每天要在学生晨跑前去到学校,然后自己看早读,完成一天的教学任务,空课的时候还要批改作业,处理熊孩子的破事,备课等等,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空课就可以浪。晚上要查完寝十一点左右才能回家,大概他比学生好的一点就是下午没课可以睡一个稍长一点的午觉。爸爸总说,他早上出门,我和妈妈在床上睡觉,晚上回来,我和妈妈在沙发上睡觉。
高考报志愿的时候,爸妈觉得女孩子读师范挺好的,可是我冷眼看了爸爸一个月学期末的工作状态,我从内心觉得我不想那么累。
也曾和爸爸聊过,尤其是我离家上大学工作之后,觉得他应该多抽时间陪一陪妈妈,哪怕是一起逛逛公园看看电视。可是爸爸说,一教室的学生等着呢,学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很重要,陪妈妈可以周末假期退休陪,可是学生的学习时间很宝贵。
别人总觉得老师家的孩子可能在家里被辅导了很多,成绩不好都不行。可是说出来可能没人相信,作为语文老师的爸爸没有给我修改过一篇作文,哪怕要参加比赛的。
每次回家看的爸爸两鬓渐生的白发,无数次让他退居二线的话到了喉咙口又咽下。每次有成人成材的学生到家里采访他的时候,我又为爸爸深深地自豪。他热爱了半辈子的职业,半百的年纪还不是起早贪黑,兢兢业业。
3.
有一个发小,从小就是别人家孩子那种。别人家孩子又考第一了,别人家孩子又拿奖了,别人家孩子……
在我为高考奋战是,他去参加了自主招生。在我为六级刷题时,他给我看了他的人资会从日语n2。在我为了考研脱发时,他拿到了德国某大学的offer。
每当我焦虑或者迷茫的时候,我总会和远隔重洋的他吐吐槽取取经。他曾和我说过,不知道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去学习,学什么都行,总有一天会用上。问他最忙的时候是什么,他给我的答案是,刚报了日语N2突然想去德国留学,准备开始学德语,正好赶上学校期末。
不敢想象,对于我这种语言天赋点估计只有一颗星的人,学了近二十年的英语我都磕磕绊绊,光是应付期末考都焦头烂额的人,从那一刻,我真的觉得,他就应该是别人家的孩子。妈妈再提起他的时候,我不再恼怒,我只觉得,对,他配做“别人家的孩子”。
身边一碗碗的鸡汤觉得比诗和远方易消化。别人知道自己不如你而在努力奋斗,而你不自知。别人知道自己还能更进一步而奋斗,而你不自知。别人明明比你优秀太多还在努力奋斗,而你不自知。看看周围努力的人,没有一个瞬间觉得自己像个小丑还是跳梁那种。扪心自问,你真的努力过嘛。
浪什么浪,还不赶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