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淡定从容、温柔沉静,一颦一笑,一言一语,无不透着历经岁月打磨后的人生味道。
随随便便一个话题,都被她寥寥数语一一诠释,轻描淡写亦无法掩盖她的优雅自信,还有那如同少女般的活泼灵动。
她是张艾嘉,这是她在《朗读者》中带给我的最新感受。
64岁的她,眼角眉梢的皱纹里写满了自在恬淡,她毫不掩饰自己的年龄。
“我不怕人老,不怕样子老,我更在乎的、更害怕的是心老。”
她不老,60岁与她才是开始。
从演员到歌手,从编剧到导演,从导演到制片人,从制片人到作家……一路走来,无论她做什么,都做到了自己想要的地步。
张艾嘉是美貌和智慧并重的真才女。19岁,入影坛,开始电影之路,她带着青涩参演了《龙虎金刚》,又和周润发联袂主演《阿郎的故事》、《华丽上班族》,曾两度荣获台湾金马奖影后、两届香港金像奖影后和一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
62岁的她在电影《山河故人》里和小鲜肉演对手戏谈恋爱,丝毫没有违和感,感情细腻、真挚而又驾轻就熟,岁月浸染下的她,没有一点暮年的感觉,到是别有一番滋味。
她会唱歌,《童年》和《爱的代价》唱红了一个时代,至今听起来,感动依旧,《光阴的故事》让我们再次感慨,光阴易逝,至少我们要给青春留点什么,才不至于让记忆苍白,这是他和罗大佑的故事,也是从青春走过的每一个人的故事,有情义有温暖还有那淡淡的挥之不去的伤感:
过去的誓言
就像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
刻划着多少美丽的诗
可是终究是一阵烟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
改变了一个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
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忙与盲》唱出了这个时代女人的病候,在工作中忙碌着,盲目着,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歌曲唱的就是当下职场中的每一个人,深陷其中,痛苦挣扎,很烦很累,却又没有尽头,都说为了理想,可时光飞逝,理想早已散落在电话里、会议里,无情的报告里:
忙是为了自己的理想
还是为了不让别人失望
盲得已经没有主张
得已经失去方向
忙得分不清欢喜和忧伤
得没有时间痛哭一场
她是导演,导演了一系列女星题材的电影《最爱》、《20 30 40》、《少女小渔》、《心动》、《念念》、《相爱相亲》,她的作品个性特质鲜明,女性视角细腻委婉,每一部作品都包含着对现实的克制和容忍,以及不同年龄段女性对爱和梦想的追逐。
被时光眷顾了的女神张艾嘉,在她该经历的想要经历的都经历过的63岁,出版了《轻描淡写》,此时她是作家。
她说,我们存在的意义在于把自己的工作当一回事,有一份尊重去做好它。
身为演员、歌手、编剧、导演……她的每一个身份都是流光溢彩的,都值得用浓墨重彩来书写,但是她愿意让聚光灯偏移一些,留多一点空白,对过去静默片刻,与自己和解,与他人相处,与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恐怕没有谁能像张艾嘉那样拥有如此多的头衔与身份,她体验了不同的角色,就像她的电影,在这些作品里,她用女人的视角,观察女人,了解女人的情感,通过她们青春的美丽与残酷,成年后的矛盾与尴尬,老年的无奈,让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在电影中看见了自己的影子。
这些角色,在不同的年龄段经历了很多,错过了很多,也迎来了很多,该爱的爱过了,爱过的早已风淡云轻,就像她和罗大佑,她和李宗盛,彼此留白,彼此错过,彼此泪洒……
她在《朗读者》中接受董卿的采访时说“女人每个年龄都有独特的味道,20岁是个特别让人羡慕的年龄,有很大的权利可以去不停尝试新事物,可以犯错,可以有大把的机会重来。30岁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30-40岁是个非常美丽的年纪,拥有了某种成熟之后会有很多机会随之而来,选择多了,就容易迷失,这个阶段要看清楚自己,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这个年龄让自己静下来非常重要,是承担最多责任的时候,对老人、孩子、对社会、家庭。”
那些时间未曾带走的情怀
三更半夜就跑出来
我们到了这个年代
面对事情需要多一点宽容
我们每天享受平庸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
(白)还是会有好几个
会实现的梦
——张艾嘉《20 30 40 》
张艾嘉将每一个阶段女性的内在需求和外在需求,巧妙的融进故事情节里,慢慢的铺陈开来,不急不缓,像一条小溪,蜿蜒向前……
生命是沉重的,但到了某个时刻终于明白了是可以轻描淡写的。
张艾嘉,把她的人生经历,浓墨重彩的渲染成一首首歌,又编排成一部部电影,在这些艺术无涯的生命里,彰显着女性独特的魅力,如果说岁月是美丽的夺命刀,却对她给予了莫大的眷顾,就连脖颈上松懈的皮肤,笑容下面的皱纹,都是一部曲子,生动而美丽,自在而从容。
比起她,还有她妈妈般的年龄,我们这些人,20、 30、40中还有多少人,依然在恐慌和不安里自怨自艾,被时光一点点弄疼?
60岁才是个开始,凡人如你我一般,又何尝不能活成平凡中的幸福模样:继续往前走着,所有的怀疑一一克服,而且乐在其中。逐渐我们不再有疑惑,更加努力地做着自己热爱的工作!(更多内容关注同名个人公众号)
——The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