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大学同学突然给我发了个微信,她说当时买房太过着急,欠考虑;导致还没开始还房贷就感觉压力重重,焦虑不安。
当时愣了几秒钟之后,我回了一句
“首付都付了,就只能坚持一下了,扛过三十年的压力之后就解脱了 ”
我知道这句无关痛痒的话根本起不了什么安慰作用,但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回想一年前她还在劝说我无论如何都要买房,不然会没有归属感;而我却坚定地表明了我的想法:在我没有足够能力承担这份压力之前,我选择租房而不是买房;她却在那里大呼我“有病”‘傻子’之类的话,然后做出一副不可理喻的姿态,觉得是我经历了什么才变得如此佛系。考虑点不同,所以我没有做过多解释。
这几年,好像涉及“买房” 的话题都很火:“结婚一定要买房”“女性一定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有房才像家”“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才会有归属感”.........在这些声音的驱动下,很多人都纷纷投入买房大军。
当然,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能力可以买房或者是可以承担买房带来的压力,那买房肯定是好的;首先这份压力会变成一种动力,激励我们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其次拥有自己的房子后,漂泊的心会瞬间安定产生一份特殊的归属感;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布置成自己喜欢的风格,也不会因为房东的违约而四处找房;这个时候,这个房子就会成为我们幸福的添加剂,它会让我们即使面对压力,也会转化成充足的动力,勇敢向前。
但是,在买房成为一种“假象”刚需的大形势下,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买房;要考虑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抗压能力;比如我同学每月房贷一万六,这是她跟老公的一个月工资的总和,首付几十万也是男方家长这边借来的;目前他们还在外租房等待交房,之后还要装修等等.....。虽然是微信聊天,但是字里行间我依旧可以感受到她接近窒息的压力。
聊天的最后,她发来这么一句话
“当时买房太草率了,你没选择买房也许是正确的。”
那天的聊天以这句话结尾。但是买房哪里有什么正确与错误之分,无非是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后做出最符合当下的决定。而我知道此刻我是舒服的,也是平静的。
他们说没有房子,心就无法安定;我觉得这句话本身就有歧义;房子可以成为我们内心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绝不是唯一因素;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有的人居无定所的过着安宁的日子,有的人在豪华的住宅里一辈子逃亡。
有时候,看到一些人买房之后整天眉头紧锁,忧心忡忡,节衣素食过着磕磕巴巴的日子,整天谈论着房贷的压力,我就会禁不住问他们:既然买房让你们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买呢?” 他们只是浅笑一下,回答一句:"没办法。你以后就会知道的。"
目前为止,我依旧住在租来的房子里,把它装饰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每天下班回家,那里依旧是我最温暖的的归属;这个房间见证了我为未来不断努力的身影,也见证了我内心愈发坚定平和的内心;在我漂泊的岁月里,它同样给了我一份难得的归属感。未来某一天,我将会带着这份归属感去寻找自己专属小窝。
买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如果买房成为一种焦虑,也许我们就该适当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