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空间顺序安排文章,就是按空间顺序描写,即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 ,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常用这种顺序。
作者可以采用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左到右、由右到左、先中间后两边、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等方法,具体细致的描写静态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
例如描写这张图片上的内容:远处,红白相间的建筑,顶着天蓝色的帽子,中间那个建筑上隐约能看到图书馆三个字,旁边那两个稍小一点的建筑,更加衬托了图书馆的端庄。再近一点便是一片绿色,浅绿色矮灌木丛挡住了翠绿色松树的树干,看起来就像是浅绿色的棉花团上面盖了一层翠绿色的棉花团,不分你我。以至于离我最近的人工湖也是浅绿色和翠绿色的,不仔细看完全看不出来是树的倒影。只有一片绿色,像是湖底的水草在作怪。
这个例子使用的是由远及近和先中间后两边的空间顺序,这样的描写很容易将静态自然事物描绘清楚,也很大程度上照顾了读者的感受,很容易让读者想象到作者眼中的画面,让读者身临其境。
反之,如果描写空间没有使用空间顺序,就会大大影响文章的美感,读者也不容易想象到作者眼中的画面。
如若有些景物需要重点描写,可以在描写时将其他景物略写,细化描写需要重点描写的景物,不要打乱描写的顺序。
例:不远处是浅绿色的矮灌丛和翠绿色的松树,不仔细看就像是浅绿色的棉花上披着翠绿色的棉花,使得近旁的人工湖也变成了一片绿色,完全看不到蓝天白云的倒影。松林挡住了建筑,红白相间的建筑顶着蓝色的帽子,隐约可以看到上面图书馆三个字。
如果不按照一定顺序描写就会出现介绍不清或缺少事物。
这是一张夕阳图,试一下用空间顺序描写夕阳美。
由近及远:坐在操场的我,无聊的看着墙边的围栏发呆,不知过了多久,我发现眼前越来越亮,夕阳西下,落在我视野的正中央。
之后,以夕阳为中心,简单描写周围事物,突出夕阳的中心地位。
夕阳的余晖映红了半边天,云是红的,天是红的,早已被夕阳抹去了原来的颜色,像一副印象派的画。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是以空间顺序描写的,以下为节选。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这是由近及远,由四周到中间。从荷塘旁边的视角出发,先写了脚下小路清幽,小路离自己最近,然后转向不远处的荷塘四遍,简单描写了一下周围的树木。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一段是由下到上,细节描写了荷花的娇艳芬芳。和上一段放在一起,就是先四周后中间。
与上一段相比,这一段细节描写了荷花,依然使用了空间顺序,先写水面荷叶,再写荷叶上的花,再到花上清风。稍加修饰语就可以做到语言优美,带给读者美的体验。
何事物都有空间性,抓住这个特点构成自己的条理,或者从上到下,或者从外到内,或者从左到右,或者从南到北,或者从远到近,或者从中间到四周。
读者对事物的了解也是有序、有逻辑的,文章呈现出事物的有序、有逻辑的画面,准确而又生动,能使得读者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