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开始投资呢?”投资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涉及到很多知识。结合最近在复习《财富自由之路》,重点看了其中的投资板块,这个板块其实就是问了我们十个问题,开始投资前先认真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并给出自己的答案,会对接下来的投资行为有所裨益。
1. 你还有机会吗?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现在阶层固化,普通人根本没有机会。其实“机会”有很多种,投资机会也是机会。现在互联网全面发展,我们可能没有机会参与到互联网创业或到互联网公司工作,但我们可以选择实力强大的互联网公司,投资他们的股票,这也是投资机会。再比如现在的区块链投资,只要有心,总能发现机会的。这个世界并不缺少机会,而是缺少发现机会的眼睛。
所以,永远不要抱怨“没机会”。而即便看到了机会,并不等于可以“自动掌握机会”,还要加上持续的思考,加上基于自身思考的行动,才有可能把握机会。我们要做的是,用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思考,然后用自己的资本“负责任”地进行投资。——负什么责任呢?在浮亏的时候淡定,在浮盈的时候从容。
2. 投资的刚需是什么?
我们在两件事上一定要学习并积累如何避险的经验:
在资本安全上;
在人身安全上。
只要涉及到人身与资本,就要遵循以下法则:
安全第一;
成为专家;
看傻瓜们冒险。
所以,投资的刚需是避险,在投资实践中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想办法保证自己的资金安全,保住本金。
3. 开始投资的条件是什么?
很多人对于投资都有一个思想误区:等我有了钱再去投资。最终,很多人一生都没有投资过。 这个误区的漏洞在于:
投资不一定要等到很有钱才能做。
投资这事儿,真的不一定要等到有钱了才能做,没钱一样可以做投资。我们来理清一下思路:
投资这个活动中,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是投资者的思考能力(或者说“智慧”)。
我们知道,资金要成为资本,需要三要素:“金额”,“时限”,“智慧”。它们之间的重要程度排序为:
智慧> 时限 > 金额
为什么金额是投资活动中相对重要程度比较低的因素呢?因为衡量投资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并不是最终赚到了多少“钱”(这是绝对值),而是到了最终,起初的那些钱比例上增长了多少(相对值)——增长比例,才是更本质的衡量指标。
另一个原因是,在起点上,“金额”这个东西,对每个人来说是不可控因素。而“时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与起点上的差异无关。能够想明白这个道理,需要的就是的智慧。
所以,最终,我们的结论综合起来重述就是:
投资活动里最重要的因素是智慧,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人有“先天优势”。
所以,开始投资活动的条件是什么?竟然只不过是:
只要你愿意……
4. 尊重资本量级的差异。
开始投资后你会发现,人们之间的资本量差异巨大,完全不在同一个量级,这时你应该意识到那财富之间的差异是很了不起的。 你要尊重那些排在你前面的人的财富与你的财富之间的差异,知道那些差异不是用钱的数值衡量的,而是用弥补那个差异所需要的时间衡量的……
尊重那差异,就等于接受现实。认真面对现实的人,即便是难受,也是“正确的难受”,这“正确的难受”会促使他们做出正确选择,同时,大脑不断被塑造成一个更适合寻找机会、积累财富的机器。
开始深刻对待“积蓄”这个行为;
开始认真筛选必要的消费;
开始认真投资自己(主要是时间与注意力);
开始真正全方位关注自己的成长,因为不成长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满意的现状;
开始认真向那些“有些人”学习,分辨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对的,而不是上来就冒出“你有啥了不起?”之类的念头;
开始了解思考质量的价值,于是不断刻意提高自己的思考质量,磨炼自己的思考模式;
……
5. 我能准确预测股价吗?
关于预测股价,本质上:
- 短期价格预测是不可能的;
- 长期价格预测是很可能的;
- 预测时间期限越长,预测难度越低……
总体上,“预测几分钟之后的价格”,无论用什么手段,无论用什么理论,最终都是无意义的,预测准确率跟抛硬币一样,顶多1/2而已。短期价格走势遵循“随机漫步”理论。
而对长期价格的预测就相对容易,因为“基本面”就放在那里:
币价最终体现的是企业价值的增长;
世界一直在进步,经济一直在发展,这是大前提;
有些企业就是能做到与世界共同进步,与经济共同发展……当然,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却根本做不到……
6. 我能赚到更多吗?
在投资领域里,“贪婪”像一个魔鬼,有着无数化身,无所不在,几乎总是“所向披靡”。
很多人的贪婪,来自于无知。当人们想要一个并不属于他们的东西的时候,那就是贪婪。可是,当他们那么做的时候,很可能并不知道那是贪婪,很可能他们并不知道那东西原来并不属于他们,他们理所当然地以为他们“原本就应该”拥有那东西……·举个例子,借钱不愿给利息,就是一种贪婪。
巴菲特给出的关于投资回报率的“参考标准”:
我必须确保买到的是在长期至少获得15%复合年化收益率的股票。
这还是在对行业对企业有深刻研究与认知的前提下——有知有畏,才能有滋有味。大神格林布雷的一个类比特别精彩:买股票但不知道究竟买了什么,就如同手持火把穿过一个炸药工厂,你可能活下来,但是你仍然是个傻子。
这里,我们说的是“复合年化收益率”,它指向的是“长期”。所以投资,“价值”不是第一位的,“长期”才是第一位,然后“长期价值”——才是我们要追求的东西。什么是“诱惑”?诱惑可是如此定义:
有价值,或者起码看起来有价值,但不是“长期价值”……
换言之,一切不属于“长期价值”的东西,都可算作是“诱惑”。
所以,想要赚更多,首先要切忌贪婪,拒绝诱惑,然后选择有长期价值的投资标的物。
7. 早是不是决定因素
总会有人感慨“我咋才知道呢?我要是早知道就好了!”,但事实是,“早”本身,根本不是核心价值,因为我们要追求的是“长期增长”,是“长期年化复合增长率”。
很多人听说并理解了“先发优势”这个概念后,就认为什么事儿都必须有“先发优势”才行,全然忘了先发优势只不过是优势的一种,并且,有时候,“后发优势”可能更厉害。所以:
早不早根本不重要,关键在于对不对,更关键的点在于,是否长期对。
于是,以后你就不用有幻觉了,“好像若是你早点知道你会不一样似的”……首先要接受现实,“刚刚才知道”就是冷冰冰的现实,而后是个好消息,其实后发也可能有优势,看情况而已。
8.全部押上意味着什么?
我们之前提到过一个绝大多数人终生背负的枷锁:“追求百分百的安全感”。
追求安全,其实总体上是正确的,可追求“安全感”,即“安全的感觉”,常常是错的,因为感觉通常是“原始的、未经斟酌的、未经教育的”…… 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本质就在于“纠正我们原本并不正确的感觉”,也在于“科学地使用知识打造升级过后更为靠谱的感觉而后不断校正”。
追求100%的安全感,那就只能是错上加错了。核心理由在于:
未来的最重要属性之一就是“部分不可知”。
投资,是“面向未来的判断与决策”,于是,“万一错了”的情况永远不能避免,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
尽量去做胜算超过50%的事情——胜算当然越多越好,虽然无法完全达到100%……
“放弃一点点安全感”,或者说“不去追求100%的安全感”,本质来说只不过是“平静地接受现实”而已。
在投资领域,我们格外强调“避险”,我们要躲避的最大风险莫过于:
从此再无机会
套用赌徒们常说的一句话——“想尽一切办法尽量留在赌桌上!”因为一旦被清退,一旦离开了赌桌,就再无任何机会。
所以,作为投资者,必须牢记且绝对不能触犯的铁律是:永远不要押上全部!
有个著名公“凯利判据”,对于“赢了有收益,输了的话,下的注就 一点拿不回来”的赌局,有个可以计算最优单次下注占比(相对于总赌本)的公式:
f = [ p ( b + a )- a ] / b
其中,f 是合理下注占比(相对于总赌本),a是单次下注金额,b是每次下注a之后若是赢了的话能拿回的净利,p是赢的概率。
注意:
凯利判据不能直接用在股票房产投资项目行为上,因为股票和房产投资决策失误常常并不会导致“投资”如同赌局下注那样“这次输了的话下的注一点都拿不回来”的情况。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算出,在可能翻倍可能赔光的投资中,若你只有60%的胜算,投资你总资产的20%,本质上已经是“押上全部”了。
关于“杠杆”我们的建议不是“绝对不能使用杠杆”,而是,“等你有本事算清楚之后再用不迟”。另外一个朴素的建议是:投资起步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事实上完全用不着杠杆。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上,越是早期越是重要,因为”无论正负,都同样具备复利效应“——越往后这个效应越明显。
在”永远不要押上全部“的基础上,或者反过来说,”为了用不着押上全部“,要做的最重要的功课是:我如何尽量提高我的胜算?最简洁的答案是”提高自己的思考质量“。
9. 最简单安全的投资策略是什么?
投资成功的核心方法论,简单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低买高卖
低买高卖,说起来简单,试试就知道了,真的很难做到,要多难就有多难。
一切”世人皆知的秘密“之所以最终真的是秘密,是因为那秘密实际上是”如何做到?”
这里的“低”与“高”,是指相对值,而不是绝对值——即,相对于当前的公司实际价值。
这里的“买”与“卖”,不一定是全部买入或全部卖出……更深入的问题在于,买的时候,拿多少比例的资本去买呢?卖的时候,卖出多少比例呢?
再稍微深入研究一点,就会发现“公司实际价值”实在太难以计算了,这世上有无数“理论”和“公式”号称自己可以算的更准,最终你有自己去理解、选择和行动。“拿来主义”在投资领域早已证明为“必败”,“伸手党”注定是投资领域的被捕食者。
于是,那些从一开始就要挣扎着成为“合格投资者”的人,从一开始就要养成“尽量靠自己的习惯”。每一次对他人的无脑依赖,都是对自己能力磨炼的进一步弃绝。如果你是不能自己研究,不能自己思考,不能自己选择的人,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进入投资领域——这里是丛林,这里是现实生活中罕见的“达尔文主义绝对适用、肯定适用的领域。”
有一种所有人都能做到,能理解,能轻松上手的手段:
定投策略:定期等额购买某一支(或几支)成长型股票。
设定一个期限(周、月或者是季度等),每个期限到达之时,无视股票变化,购买等量金额的该公司股票。
定投策略是很好的“避险工具"——因为在出手购买的那一瞬间,几乎没有任何百分之百的方法去判断:
当前时间点股价是否处于低点;
购买之后的一小段时间里股价是上涨还是下跌……
而采用定投策略,则相当于确定地”捕捉“了一段时间里的均价。
既然定投策略如此安全有效,为什么最终很少有人真正采用且贯彻实施呢?其关键在于:
在开始定投之前,你通过深入研究,得到了相对确定的结论:这是一家成长性极强的公司……因为,你的收益=公司成长性*定投策略效用。
事实上所有投资活动的关键之处就在于:
所有的投资功课,都是在投资之前完成的——买什么,什么时候买,怎么买,达到什么指标后卖,怎么卖……所有这些,都是在投资之前完成的功课,而不是投资之后再去“补作业”……
在投资领域里,
功课是做给自己的,并且还要在做完之后用自己的资金去“践行”自己的功课……而后还要用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去等待那功课的成绩……
10. 长期究竟是多长?
相同的时间长度内,年化符合收益率不同,最终的资金增长情况会非常不一样。这个事实告诉我们:
“长期”对不同的人来说长度是很不一样的。——你越弱,你的长期越长……
换个角度看:
你竟然可以通过提高能力缩短长期的长度!
如果再加入“定投策略”,资产翻倍的时间就更短。因为在一定程度上,策略可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
想要坚持定投策略,你需要你有投资以外的稳定收入来源。
所以,总结一下:
- 对能力越强的人来说,“长期”越短;
- 对能使用正确策略的人来说,“长期”更短;
- 对有能力在投资之外赚钱的人来说,“长期”更短。
我们有个可以计算长期的公式,叫做“72法则”:X ≈ 72/ 年化符合收益率值
比如,你的年复合收益率是10%,那你需要72/10,约7年时间让你的投资翻倍。
在此基础上,你可以这么理解:
能让你的投资翻倍的时间,相当于中期;
能让你的投资翻倍再翻倍的时间,相当于长期。
待彻底理解了这十个问题,再去投资实践,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