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一个人要三观正,三观不正,虽强堪忧。与人相处,亦要三观相合,三观不合,无法相处。
我在简书也发表了我的三观之论,虽然是讲座稿,但却是我三观的具体描述。
一是我的教育观
我的“教育观”——教为不教,学为会学,培养习惯,勤奋进取。而“立德树人”是我高尚而朴素的工作愿景。
经历了“双基”教育思想,三维目标教育理论,和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我,通过切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它不仅要指向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未来,也要指向每一个受教育个体的未来。
不管现代社会学校教育如何瞬息万变,学校的育人功能是无法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我们要让“立德树人”落地生根。
二是我的成才观
我的“成才观”——“著书立说”在奋斗中追求。
一是“及时记录”——写好教育随笔,储备创作素材。
二是“主动参与”——积极写稿投稿,参与教研活动。
三是“敢于挑战”——修正理论概念,创立自己体系。
大多数从事教育的人,都是从教师起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教师成了教书匠,有的教师成了教育工作者,有的教师成了学科专家,有的教师成为了教育家。
教书匠是格局最小的教师,他们的目光只局限在具体的某一节课中,各种授课技巧烂熟于心,但是翻来覆去,其实只是在传授一些早已经定型甚至过时的知识。
如果教书匠愿意去尝试那些不确定的东西,梳理学科整体的逻辑脉络,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方法,他就会进一步发展而成为学科专家。
所有的教育家都不是书呆子,他们的影响不是具体的一节课,也不是具体的一个学科论坛,而是将自己的理念传递给了很多人的内心深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地参与,引领某一领域向前发展。
三是我的读书观
我的“读书观”——从有字之书到无字之书,厚积而薄发。
每个人都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理想世界。
如果说现实世界是有限的,那么理想世界就是无限的。
我们的“有限”不仅在生命的长短,不仅在于生活区域的固定和不能顺意,还在于我们的思想常常无法超越自身,超越时空。
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寻求“无限”,寻求我们心中的理想世界。
那么,读书无疑是这种寻求的重要方式,由读书而引发的思考和获得的快乐将帮助我们逐渐走向“无限”。
在阅读中,我们经历了不一样的人生,见识了不同的世界,从而对现实与自身的生命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悟。
我认为,“读书”与“看书”是有区别的:“看书”可以更开阔的说成是看文字信息、图片信息或符号信息。
我们可以把一切简单的思考性不强的信息浏览统称为 “看书”。
“ 读书”要将自己的思考情感与作品主人翁或者作者的思考与情感混在一起,纠缠不清,进行你死我活的神交,这才叫“读书”,凡是比看书更深一层次的阅读可以统称为读书。
人们常说,人生看似是一辈子,其实只不过为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所以,人生短暂,我们当学会珍惜。
所以,人生最好的活法就是,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不沉溺过往,不畏惧将来,
该忘的忘掉,该放的放下!
别想太多没用的,
别气那些不值的。
如风一样潇洒,
如云一样自在,
过好这短暂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