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蹲下来看学生。”我十分佩服说这句话的人,佩服他对教育、教学感悟得竟如此之深。是的,在老师眼里,学生之所以“小”,是因为老师站着看他们。老师是大人,个子高,一站起来,学生当然显得渺小,看他们做什么事都幼稚可笑,甚至看不顺眼,横加指责。
影子活动,让老师走近学生。什么叫“走近”?确切地说是“走进”,就是了解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蹲下来,见了学生流鼻涕,便不会斥之为“不讲卫生”;见了学生只穿了一天就脏了的衣服,不会斥之为“邋遢”;见了男孩子把毛毛虫放进女孩子衣服里,不会斥之为“顽劣”。
他们是孩子,我们的确应该蹲下来看学生。
这是伙伴小于,今天我做一天他的影子。我是他的语文老师,他是我的一年级小学生,相识快一年了,我总是感觉不太了解他,有些束手无策。今天借着做“影子学生”的机会,蹲下来,靠近他,感受他,理解他,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问题。
小于知道我做他一天的好朋友,新同桌,非常开心,兴奋地给我分享他的小日常,各种小得意:崔老师,你来听课,语文课谁给我们上?崔老师,你写的字真好看!崔老师,阿宝船长掉进一个神秘的洞穴里了,洞穴里全是海盗的东西……
看着兴奋的小于,想到今天做影子我的难度,就这样开启了影子学生的一天。
晨诵课,小于声音格外响亮,坐得笔直。昨天那个喜欢上课随意下位子,偶尔滑落到地上躺一会儿的他不见了。
第一节是数学课,课前准备好后,小于把昨晚的数学竖式计算练习拿出来,非常自豪地告诉我:“崔老师,你看我的作业写完了!妈妈帮我写的横式,给我出题,我都做对了!”看着歪歪扭扭的小字,我这个语文老师不能忍,鼓励他之后帮着他擦掉写得不好的数字,小家伙很工整地重新写上。
一切都是那么好……
如果每天都是这样……
小小一张作业纸,妈妈娟秀的字体我了解――每天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下父母付出了很多很多。
父母和老师们为此很头疼,各种方法试过。学情会商,和爸爸妈妈一起想办法,爸爸来校伴读一天,伴考一回……父母老师齐关注,萌萌的小于像一只小蜗牛,有变化,但是很慢很慢。
自由的灵魂常驻。
数学课上,魏老师带着大家复习表格式应用题,孩子们分析着,各抒己见,思维方法是魏老师教学的重点。看似扭来扭去坐不住,偶尔跟我分享一下悄悄话的小于,答题很敏锐,速度快,正确。身边有我的陪伴,他表现很好。
树di和gu一共多少钱?这是小于提出的数学问题。
“竖笛”写成“树di”。如果是昨天,我一定是严格要求小于擦掉改正错别字,职业要求我必须如此认真和严格。可现在的我,却觉得这个错误那么可爱啊,我想起了成人后看见自己三年级日记时的欣喜。
想到前几天,侯雅宸评价小杨老师:“我喜欢小杨老师,因为上语文课时,崔老师不经常叫我起来回答问题,这节课小杨老师叫我好几次!”追问小杨老师,原来是她在听课学习过程中,发现这个坐在第一排的小姑娘经常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却经常被我忽视,于是在她上课时把机会多分配给了她,体谅这颗踊跃的小小心。
小于也经常这样被老师们忽视。
作为老师,因为对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认识,心中有了一个模式化的定位:淘气包,爱偷懒,注意力不集中……小帽子已经戴在每个孩子头上,潜意识里喜欢那些帽子上写着:聪明,爱学习,脑子反应快,积极回答问题,书写认真,有表现力……这样的孩子啊!
自认为对班里后进生已经很关注:课上鼓励,课下辅导,针对他们设计复习资料,帮着制定复习计划,和家长经常沟通……但是此刻发现原来已经缺少了耐心,不自觉被教学成绩这个功利物蒙蔽了爱学生的心。
今天小于积极举手,没有被叫起来回答,我有点心疼他。
今天小于上课跟我说悄悄话,我没有制止他,反而欣慰:他如此信赖我,一点点小想法第一时间告诉我。
为什么同一个人,想法如此不同?
因为靠得那么近?因为我今天是他的影子?
角色换了,不觉想法也不一样了。我想,昨天的我是“老师”,今天的我是“人师”吧!先是作为对“人”,对这个7岁的小小人儿的理解,同理心,之后才是老师吧!所以这些以往课堂上不能犯错的,现在都融消接纳了。
如何做才能是一位人师?理解接纳?这样够吗?
第二节是我的语文课,复习第六单元生字词。小于和以前一样,没有完成,我在身边,多写几个字,我去巡视其他同学,他就开始偷懒了。最终呈现出的是图上的状态。
看拼音写词语里面的字百分之八十以上他都会写,也可以认真写。反思一下我的教学,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推给父母的时候居多。 小于的手懒,我的方法太少,也不够执着。
凡事能够自觉地、执着地去研究一种学问或一种事物的,必有作为。可惜这样的人太少太少。多数人是被动学习的。
想到在写字教学中,我一直秉承“严”“慢”“少”的原则,从起笔写字,就一个个面批,写不好擦掉重新再写,尽管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精力和耐心,很多时候要克制着自己的心火,但是这样下来,孩子们了解到老师的严格不容懈怠,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写字态度,字越写越漂亮。
对全班孩子我能这样去执着,对小于我没有这样过,他像山,让我望而生畏了。他需要严格要求、不放弃不抛弃、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严师。
不懂而教,是不称职;懂而不教,是失职;教而不严,是渎职。
锁,只要不是锈得一塌糊涂,总是能找到打开它的钥匙的。
人师应该是严而有方,好的教学效果是“明”和“严”的产物。
小于既然能够在身边有老师陪伴时,顺利完成大部分数学课上的教学任务,这说明他智商没有问题,需要改变的是他的心理问题,如何能够引导他独立自主地去面对学习,是下一步我和老师们要研究的方向。
适当降低要求,从完成练习开始。明天开始去挑战这个问题。
第三节是外教课。开课英文歌嗨翻了全场。小于和同学们一起伴随音乐快乐扭动身体,唱起“so happy”。
外教课上,有我陪伴,他表现比较专注。小于获得两次发言机会。两次都没有能够答对,第一次外教老师悄悄告诉了他答案,第二次他没有正面回答老师的问题,答非所问,选取了自己熟悉的职业单词,语法和单词运用很正确。
第四节课是语文课,区聘教师讲过关课,在伙伴们的认可下,获得了当小组长的机会。获得一次发言机会,一节课认真完成了所有的过关题,会认字认得特别溜,牛!
下午因为会议,没有机会继续做小于的影子了。今天在我的陪伴下,小于三节课表现很好,一节课因为我上课,表现依旧。
回想这一年来,高高举起的小手,课堂上不遵守纪律,课下和老师各种亲昵,这些都映射出小于渴望被关注,自我有存在感的心情。
我想,这些表现应该属于爱缺失的范畴吧,和小家伙成长的经历有关系。小于的爸爸是一位军人,常年在外,去年才转业回家,开始陪伴妻儿;妈妈工作特别忙,小于是跟着老人长大的,上幼儿园时才回到妈妈身边。在小于六年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陪伴很少很少,自从上了一年级,才享受到满满的父母亲情陪伴。父母非常尽责,每天和老师配合,帮助儿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小于需要陪伴。在我今天的陪伴下,他基本能完成课堂上的学习任务,投入性强。在父母陪伴下,学习和待人接物都有了一定发展。这只小蜗牛需要我们降低要求,给予爱的陪伴。
每天这样坐在小于身边,效果一定是非常棒的,可我是45个孩子的老师,时间精力有限。下个小决心:每天语文课上都叫叫他回答问题,下课都抱抱他给予小小的温暖,每天都督促他完成当日适当的书写任务。现在这样想,多少是心虚的。因为我知道,没有一蹴而就的人或事,但是拿出八年抗战的劲头,滴水也能穿石。
蹲下来,和你一起慢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