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刮骨疗毒、刘伯承拒绝麻药摘除右眼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们被关羽和刘伯承那种壮士断腕的勇气所折服,就连德国的医生也被刘伯承身上那种坚韧、硬朗的气度所震撼,称之为“军神”。这样的人物百年难有。
可是在今天的社会也发生了这样的事,河北保定的农民郑艳良因为腿部不明原因地栓塞,大腿大面积坏死,由于支付不起高额的医疗费用,他选择了保守治疗。可是病情却没有因此好转,反而进一步地恶化,在医生告知他还有5——10天的生命时,看到距大腿根只有十厘米的坏死的发黑的腿,他把自己的妻子支了出去,用一把钢锯、一把水果刀、嘴咬一个缠着毛巾的痒痒挠为自己做了锯腿自救的手术,为此他咬断了四颗自己的后槽牙,听到这件事,我在心里一阵阵地为郑汉良叫疼,不敢想象当时他自救的那个场面,这是得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做出如此的决定?他又为此承担着怎样的巨痛呢?
后续,他的左腿也开始栓塞、坏死,但是他锯腿自救留住了他的生命,他的事情经媒体传播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 ,有医院和组织为其免费做了左腿截肢手术,他也得到了三十万元的捐款,开始了抗栓塞的治疗,当地政府随后介入,承诺会帮助他继续治疗。
一零年前5·12汶川地震,他——刘刚均的右腿被巨石压住,二十多个小时无法脱困。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他指挥亲友用钢钎、水果刀硬生生把腿锯断,完成了自救。事后他说“当别人都在赞叹我的勇气和勇敢时,你们不知道我有多痛。”
这两个故事,读起来令人五味杂陈,不谈大病医疗救治和医疗改革等问题,单从勇气上谈起,面对困境我们如何能冷静面对和绝处逢生?人的潜力是无穷的,面对生死当我们没有选择的时候,往往就能激发人最大的动力和意愿。
人的天性真是很懒惰的,但凡过上一段轻闲日子,人就习惯了这种舒适和闲适,不肯再去费脑、费神和费力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越减越肥,我们永远行进在减肥路上,那么多孩子宁肯躺平也不肯出去找工作的原因了。
朋友又在诉苦他舅舅三十五岁从国外留学归来,在家躺平八年的哥哥的事了。两个退休的老人对着这样一个打不得说不得的宝贝欲哭无泪。你不狠下心来断了他的依靠,他将会终生啃老。
听了一个相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说她的儿子名牌大学金融系毕业后考公务员考研均未成功,然后在家躺平,父亲为此不得不为别人代帐支付儿子报考各种补习班及谈朋友、下馆子的花费,最后在躺平一年半后,夫妻俩决定给儿了一万元安置费,不再接纳儿子住在家里。他们和孩子一起在外面为孩子租了房,并把家里的门锁也换了,逼着儿子去外面找工作。并说看不到工作合同不允许孩子回家。那男孩找了一份手机售后服务的工作,试用期三个月,他多次想到辞职,但是为了支付房租,他不得不一挺再挺地坚持,在九个月后有家大公司的销售向他递来了offer,因为他的售后零投诉。后续他发展的越来越好。回家他也知道买些水果了。从原来的只知伸手到现在的自食其力和给与这是多么大的转变啊!这孩子说感谢父母当初把他赶出了家门,不然可能现在他依旧还在啃老,他很惭愧当初自己的那么不懂事,体会不到父母的艰辛和压力。
从简入奢易,从奢入简难,太顺遂的环境和优渥的生活往往会惯坏一个人,适当地给孩子一些苦头让他们明白父母不可能永远养着他,孩子可能才会真正开始为自己将来的生活去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