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经过了一半了,外面是一轮圆月。
而我正坐在书桌前,一边聆听着窗外蝈蝈的歌声,一边用键盘敲下我心灵的碎语。
我是在几天前,悄然开始了我的假期。在开始休假的时候,我径直乘坐飞机,回到了我的家乡。
刚刚到家的那一刻,我很明显地感受到了“意犹未尽”的夏日的威风;而在一场秋雨过后,这座南方的小城也终于开始了它最感人的岁月。
舒适的温度加上宜人的气候,不仅仅让人们从封闭的空调房里走了出来,也让传统佳节中秋再次从诗词里走进了万家灯火。
关于中秋,在我的印象里它总是和月饼放在一起的。
相信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我是个吃货的缘故,因为十个中国人里面至少会有九个说自己是吃货,另外一个正在吃着麻辣烫而烫得不知所以。
更重要的,这乃是由文化所导致的。因为在中秋,赏月和吃月饼是最为重要的两个习俗。
然而圆月却并非会出现在每个中秋节,它极大地受着天气的影响;但是月饼却是年年皆有的。
因此每年中秋时节都能尝到的月饼,自然成了我——当然也是很多人——对中秋最为直接的印象。
记得最早的时候,五仁月饼称霸了整个月饼界。
红色的油纸,包裹着坚硬的饼皮,而在那里面啊,是比四仁多一仁的五仁——花生、瓜子、杏、芝麻与核桃。
五种原料宛若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一般,紧紧地抱在一起,并释放出无与伦比的魅力。
因为每次只要它们一触碰到我的味蕾,总能让我的胃瞬间翻江又蹈海。
直到后来啊,源自广东的广式月饼进入了我的生活,才让我重拾对月饼——当然还有我的胃的信心。
而在我最爱的蛋黄流心月饼面前,我更是能够将“狼吞虎咽”四个字演绎地淋漓尽致。
除了月饼之外,关于中秋的便是这个节日里的风俗了。
遥想在古时候:
月上梢头,愿邀三五好友,可以窗前赏月,可以月下饮酒;
如果白昼,便待月满西楼,看那华灯初上,看那夜半中秋。
然而在快节奏的今天,失意代替了诗意、啤酒代替了美酒的时候,作为传统佳节的中秋已经显得有些疲惫了。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凌乱的角落里,寻找着那属于中秋的古老的诗意。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夜晚,我便随家人一起来到了一个广场,在那里欣赏着一场舞龙灯的民俗表演。
广场的中央,是一群由本地学生组成的舞龙队伍,由他们挥动的数条长龙竞相舞动着,闪耀着夺目的光辉。长龙运动的速度极快,它们个个身手敏捷,姿态不凡。
而在广场的外围,则是摩肩接踵的人群,他们正提老携幼、目不转睛地盯着长龙,陶醉其中且乐此不疲。
我不知道舞龙灯算不算得上中秋节的习俗,但是在这座小城,它却已经成为了一个传统。
每年到了中秋的时候,人们都会聚在一起,一边看着精彩的表演,一边赏着天上的明月。实在是美哉乐哉,妙哉快哉!
不知不觉,夜已经很深了,而月已经西沉了。
最后的最后,愿大家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能够与家人共团圆,能够与恋人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