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张南笛【1期4班】刻意练习Day6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文】:


今天的原文选自莫言《透明的红萝卜》,此篇是他成名作中的节选。


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拤着一块高粱面饼子,一手里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像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老老少少的人从胡同里涌出来,汇集到钟下,眼巴巴地望着队长,像一群木偶。



【分析】:

1、第一句话,交代季节,季节特性,并且,每一句都会找到一个点落笔,从秋天的潮气,到露水。

第二句话,说到了槐树,铁钟,并且做了埋笔。


2、第三句话,出现人物,对人物的衣着,动作进行描写,人物描写画面感很强。此时注意动词的运用:披、捏、走、拉。

并且运用修辞手法,队长嚼食物,老老少少像一个木偶的比喻。而且,注意到第一个比喻是和秋天景色相呼应的。

“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像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这句话很棒,没有直接说一边走一边吃,而是通过描述一个吃的样子,动作来写。


3、“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老老少少的人从胡同里涌出来,汇集到钟下,眼巴巴地望着队长,像一群木偶。”这句话呼应了开头的伏笔,那个铁锺,进行了声音的描绘。

也做了链接,实景从钟锤撞击钟壁,人物从队长转到了老百姓。

4、对人群的描述,用了一个比喻“木偶”。




【刻意练习】

一个明媚的春末初夏的早上,清风吹在身上,格外舒适。河边小路旁各色美丽的花朵竞相开放在绿草地中,一眼望去色彩斑斓。位于小山坡上的小亭子旁的玫瑰花坛里的玫瑰花也已经在肆意绽。水灵穿着一身绿色连衣裙,长裙随着春风飘飘,身旁跟着形影不离的大白狗穿过花丛间的小路,一身仙气的感觉,像极了神话故事中的林中仙子带着宠物白狐在散步。水灵带着大白狗沿着小路来到小亭子,大白狗似乎有些累了,坐下伸着舌头撒娇般的想舔舔水灵的脚腕。水灵朝亭子外望去,看见炯明身穿一身黑色衣服,曾经是国家二级运动员的他,犹如黑色闪电般朝小亭子跑过来。


【对比思考】

1.第一句第二句,交代季节,景色描写,春末初夏的早上。小亭子,伏笔。

2.第三句,女主角出场,人物描写,很飘逸很仙气的一个女孩子。

3.并且通过描写,让读者知道她喜欢狗,宠物大白狗像家人一样形影不离。并且运用了比喻,一人一狗像林中仙子。

4.男主角的出场,用了一个比喻,跑过来的速度像黑色闪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