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蔡澜《湖南湖北之旅》

(一)

看了一篇蔡澜的《湖南湖北之旅》,主要写他去长沙、武汉签售的经历。长沙没有去过,只是一个要好的朋友在湖南大学读了四年书,给我留下了一点印象。当初我说要去长沙玩,朋友说别去长沙,啥都没。要不然就来我们学校,我们学校就是景点。

我说不是有湖南卫视吗?人家说湖南卫视又不是景点。好吧,我是老土鳖。但是我对长沙做过比较详细的攻略,所以看到蔡澜笔下的长沙时,没有陌生的感觉。

他住宿和用餐的地方都比较高大上,不过从文字中可以发掘蔡先生是个平实的人。“房间冷,空调控制器上写着温度,怎么调也调不高,只有清服务员多来张被单。”什么也不折腾,加张被单就完了。

蔡先生在长沙的那几段饭,似乎都在为一盘红烧肉纠结。总之最想吃,又觉得长沙人会做得最好的是红烧肉。结果都是肥肉不错,瘦肉没有一家做得好,都太“柴”,也许家庭妇女才会烧得出色。

“北京叫首都,长沙叫脚都。”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我又找到了笑点,原来就是去“沐足”。长沙人最大的娱乐就是做脚底按摩,我活了三十多年也没享受过这待遇,将来去了长沙一定要体验下。

这里又发现了一位美食家——古清生,于是又激发了我的买书欲望,只可惜有一本苏州地区还断货。这位古先生肯定很有钱,在“神农架”地区有自己的蔬菜园,自己养鸡、种茶,所谓有机蔬菜、有机鸡、有机茶叶。

这里也是第一次看到冷泡绿茶,把干净的茶叶放进矿泉水中,浸它一晚,翌日饮之。喜欢喝热的就加入滚水,至于会不会释放出大量的茶碱,就不去研究那么多了,没喝过的可以尝试下。

蔡先生在长沙吃得唯一对口的就是这古先生带来的蔬菜和鸡蛋了,其他的小吃、特色菜似乎都没有留下特别美好的印象。

(二)

转战武汉,武汉五年前去过,能不能与蔡先生产生共鸣呢?我一直以为武昌鱼就是扁鱼,原来不是,咋长那么像呢!记得那时吃的是蒜香的,味道还不错,就是一直以为自己吃的是扁鱼,太丢人了。

看到蔡先生笔下的洪山菜薹([tái],百度的),想起陈晓卿也写过一篇关于洪山菜薹的文章,听说一口下去那个脆响,就像洪钟一样!后来我百度了洪山菜薹的照片,才知道我们这现在也种植了,口感是很鲜嫩,说是生吃也脆甜得很,要不试试?

武汉大学,蔡先生说大得像一座城市。武大校园里种满樱花,中日关系一有摩擦,就有“愤青”说要砍樱花树。我去的时候刚好夏天,樱花已经“下桥”了。在校园里转悠了半天,正门进入,到了教师住宅区,跟校外的社区一样,水果店、杂货铺什么小摊点都有,生活气息浓郁。

除了武汉大学的樱花大道,就该去转一转吃早餐的户部巷。户部巷不过一百五十多米,三米宽,里面有“四季美汤包”、“徐嫂鲜鱼糊汤粉”、“馄饨打过”、“老谦记枯豆丝”、“豆腐佬”等。

这些老字号都是武汉特色,都值得品尝。我一直吃不惯武汉的热干面,主要是加了芝麻酱的缘故,对芝麻酱不感冒。还有就是甜味的豆腐脑,也是无法接受,总觉得没放酱油的豆腐脑都是假的。

那一年去武汉,是整个行程的最后一站,从上海直飞陕西咸阳国际机场,在西安逗留一个星期后一路火车到重庆、成都、武汉,又高铁回苏州,之后再没有过这么长时间的离家,可能以后也不会再有了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近日拜读蔡澜先生著作《蔡澜的旅行食记》,深为先生对美食的热爱与鉴赏能力折服,先生心直口快、笔端犀利,所做点...
    陆公子非鱼阅读 4,590评论 11 6
  • 先看最终效果图可在布局文件中配置各种属性,如密码框个数,密码框圆角半径,颜色,中间圆半径和大小,padding值也...
    shada阅读 5,625评论 7 3
  • 2017.5.8 星期一 阴 亲子日记第38天。今天周一,早上儿子兴高采烈的和同学一块上学去了。晚上放学回来...
    鑫隆妈妈阅读 1,64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