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沈阳往哈尔滨终于这几天头一回奢侈了一下买了张高铁票,主要是直达没票了,普通快车6-7小时太长,相比之下高铁仅2小时的车程还是值得,到了哈尔滨,一下火车就直哆嗦,看了一下温度,显示17度。
记得那年冬天我在长滩岛气温30度,表弟发短信说在哈尔滨零下29度,冻得鼻涕都结冰了,当时我直笑,难以想象零下29度是啥感觉,反正比冰箱里的零下18度还要冷很多,以后我一定不要冬天去哈尔滨,虽然是雪乡,但是我生活的地方也是一直都能看到雪,所以特别怕冷的我会选择夏天到这来。
哈尔滨火车站当地人把它叫成哈站,始建于1899年10月,是原中俄共同修筑的东清铁路的中心枢纽站,也是全国第二大欧式风格火车站(第一大是汉口火车站)因为没去过汉口火车站所以不知道原来第一大欧式风格的竟然是汉口火车站,下回必须刻意经过去感受一下。
放下行李就直奔火车站附近的省博物馆了,这些年每到一个城市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首先去博物馆,认识一座城市先从博物馆开始,博物馆传承文明的职能,是记录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也是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名片。黑龙江省博物馆的主楼是一座欧洲巴洛克式建筑,为原俄罗斯商场旧址,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建筑。
在哈尔滨有很多俄侨,因为中外人民长期的交往,对哈尔滨产生了异化影响,形成了有别于国内其它城市的独特文化习俗,整个城市的建筑也是以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建筑为蓝本,大街小巷都保留了很多俄式风格建筑,之前到过俄罗斯所以来到这座城市我突然有种幻觉到了俄罗斯,个人非常喜欢这种欧式建筑,造型精美,华丽大气,有历史厚重感。
逛完博物馆,给小朋友买了一份礼物,我跟小朋友有同一个喜好,每到一处看到精美的书签就会挪不开脚步,尽管家里各式书签已经数不胜数,买起来还是乐此不疲。
今天哈尔滨下着雨,虽然下雨还是选择让自己更像一个当地市民般坐公交出行,没有大包小包的束缚,照样一个日常小挎包,不像好多年前一出门就是背包加冲锋衣,活脱脱就一游客,这些年我更喜欢生活化的装扮,有时候也会刻意选择平日里觉得不符合上班形象的装扮,比如鲜艳的指甲、夸张的耳环,平时顾忌的,旅行路上大可以放开来,随心所欲。
此行一路往北,那么哈尔滨还不是终点,心心念念的是那个最北端的漠河,因为临时起意,又舍不得买机票,所以心一横买了往返的硬座,心想平时坚持锻炼出来的好身体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旅行路上的任意折腾啊!坐得了飞机也坐得了硬座,能享受星级酒店的舒适,优雅的喝一杯下午茶,也可以打地铺在帐篷里欢笑。
为了晚上十几个小时的硬座,我准备了一张大地图,一个靠枕,一块速干浴巾,心想实在受不了坐着睡难受我就在座位底下打个地铺,当我做好了所有的思想准备后偶然间不死心的刷了一下车票,突然发现竟然有1张卧铺票惊现,此时早已出票,但是我还是以最快速度奔向车站窗口改签,拿到改签成功的卧铺票后我突然发现原来意外的惊喜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出现。
上车!出发!期待下一站:漠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