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假如你有一个多年没有联系过的高中同学,有一天他突然间打电话给你,你认为他找你会有什么事儿?以各位看官的情商和智商,我敢打赌没等你的同学开口,你就可以判断,他要么是告诉你自己要结婚了(等着你给送礼呢),要么是他要找你借钱。
多年都不联系的同学,突然给你打电话的话,你认为是惊喜多一些还是惊吓多一些?就算你这位同学电话里什么都没说,放下电话你心里是不是也会犯嘀咕,他怎么突然给我打电话了呢,多少年都没联系过了,等着吧,他肯定有事,过两天他肯定还会再打电话给我。
为什么一个电话弄的你心神不宁思前想后的想那么多,说到底还是因为两个字“关系”,如果你和你的同学是伯牙子期的知音之交,就算你们多年不联系,他有事你依然会义不容辞。可问题是如果你跟他的关系不算特别深特别熟的话,而且一转眼又很多年都没联系了,他忽然联系你,你说你会不会心理犯嘀咕。
做销售也是这样,如果你的销售拜访不勤奋,你的客户维护不频繁,直到客户有了购买需求你才出现,你说客户会理你吗?就像我们家买的车险,等合同签完了一年的时间,销售代表都不会打个电话甚至连一个短信都没有,马上要续签的前一个月她出现了,开始疯狂地给我们打电话,告诉我们他们家有这样那样的优惠活动,可是我们对她的服务感觉很差,你说还会续签吗?
我已经在前面的文章中说过,要想巩固客户关系,如果你在客户内部有自己的人或者你跟客户的三观相同都会占尽先机。可万一这两点都没有怎么办?今天老李给出的答案是那你就勤快一点,经常跟你的客户保持联系和互动,有时甚至要学会麻烦和骚扰对方。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提出了人际关系“情感账户”这样一个词汇,他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比作银行存款,你用在别人身上的时间精力越多,你的“存款”越多,有一天你“取款”就越方便,怕就怕你不做任何的存款。
我们在客户身上投入的时间、精力越多就是在往情感账户里存款,怕就怕我们从来不理财不做规划。那么我们去麻烦客户,让客户帮我们的忙是不是就是在取款呢,取款是不是就不好呢?答案是否定的,只要你不透支,银行还是欢迎你来办理各种业务的,哪怕你拿着一张一百块钱的人民币跟柜台工作人员说“麻烦帮我换100个硬币”她们依然会笑脸相应。为啥?因为她知道了你的银行账户还有使用,你不是我们通常说的僵尸客户呀。
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难把握的就是尺度问题,亏欠你太多了我总是会觉得不太好意思。《影响力》一书的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提出了著名的互惠原则,你要是给我家孩子一块饼干,我总要把手里的糖果分一颗。对于任何一名客户来说,与其久不联系不如主动骚扰,“张哥,我想请李治江老师做场培训,可是却没他的电话,您有没有李老师电话?您跟他熟的话,您给我们搭个线呗。”其实,你早就从我助理小阅阅那里拿到我的电话号码了,通过张哥这里走个程序,张哥很开心,毕竟他帮了你,你欠他一个人情。对我们来说也很开心,欠了人情就要还,下次请张哥吃个便饭,一定要赏脸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