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超级的IP,怎么才能超越经典,做出更经常的内容,是当下很多影视剧面临的问题。
围绕白蛇,这个IP,从历史到现在,可以说是各种题材的演绎层出不穷,到了电影电视迸发的时期,更是花样百出。当然,这里的花样,是阐述形式的花样,内容的创新,甚至,大家仍旧怀念的仍是《新白娘子传奇》中的片段,好似20余年,再无从超越。
虽然有李碧华的《青蛇》,虽然有张曼玉这样极品美人的演绎,曼妙的身姿让观者欢喜;虽然电视剧版有刘涛陈浩民版的《白蛇传》,虽然有李连杰黄圣依版的《白蛇传说》,再就是最近的杨紫和一种小鲜肉版的《天乩之白蛇传说》可以说是演绎形式多彩多样,但实质性的内容并没有多大的变化,而拼特效、拼场景,我想改现在全球化趋势下的技术合作,让国产电影的特效可以与国际大片比肩。但,在这样的超级IP统领下,仍旧觉得哪里缺了什么。
《白蛇:缘起》是用动漫的形式,将白蛇传这个经典故事重现在荧幕之上,就像前些年的《悟空传》一样,是对经典作品的重塑再造,用一种全新的形式去呈现古典的内容,甚至有时会有一些经典的桥段,来勾起80,90后这一批人的集体童年记忆,这种回忆杀,在最近的一些影片中屡屡出现,我想一方面是以80,90后的一批人开始用镜头讲述自己的故事和回忆,另一方面,多半是像借这种叙述,来保护内心最柔然的那部分温暖,不过,有时候也有被玩坏的时候,这就另当别论了。
《白蛇:缘起》,当布景拉开,许宣的名字出现,我在想,这个是不是《天乩之白蛇传说》的电影版,只不过情节更简洁,看了一段后,发现还好不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发生了变化,《新白娘子传奇》发生的时间,民间的界定是在宋朝时期,我们知道,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民间经济迅速崛起,市民文化也趁势而兴,于是小人物的爱情故事走进了文人墨客的世界,于是有了更多呈现社会百态的作品。我想也是因为这些作品,填补了历史的细节,让那时候的历史的血肉变得充盈起来,或许这也是宋代以后社会史开始绚烂的原因之一吧。
返回来,我们再看看有关善良的白蛇娘娘和民间愣头小子的爱情故事。在当时的表述习俗看,“娘子”是对年轻姑娘的称呼,而不是像现在称呼“小姐”,反而是在当时,“小姐”这个称呼总带有几分鄙视的味道,一般称呼青楼女子的。由此可以知道为啥叫做“白娘子”了,白娘子,就是人家是一个姓白的姑娘嘛。许仙与白娘娘的爱情,是民间故事的源宿,多半是百姓无力去完成一些事情,或者祈愿去完成的事情,做不了,于是就假人之手,通过虚构的故事,来实现内心的愿望。于是白娘娘与许仙的故事,由此在民间极为推崇。而动漫版的白蛇传,是将时间推演到500年前的唐朝末年,演绎了一场人妖大战,可以说是一个开放性叙事,将统治阶级与民众的矛盾,人界与妖界的矛盾。以及普通人的爱情故事等悉数呈现,几条主线还是比较清晰,让人能够及时抓住其中的点,但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无论是感情线还是故事线,处理的不够徐缓,跳跃式的故事处理,减少了整部剧的整体颜值。
近些年上演的国内动漫大剧,比如《大鱼海棠》,比如《悟空传》等,在技术和特效上都非常炫酷,但像几乎所有国内电影的弱点一样,普遍存在着“内容不足”的问题。再看《白蛇:缘起》,其中的情节,是加入的虚构的故事,并加入的神话内容,当然其中也有文化的牵连和烘托,比如永州之地,想起来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想起其中的“永州之地产异,黑质而白章……”,这篇文章意在阐述朝廷的荒蛮政令带给民间赋役的劳苦,这样的内容设定背景,比《天乩之白蛇传说》里上天与下界修仙的主题更加切合实际,也是因为这样的接地气,让人察觉到有限的距离感,但刁钻的观众怎能就此满意呢?
显然不能。
故事感的跳脱,情感线的急促推进,为了增加感情线的深度而蓄意的夸张演绎,都成为这部剧的槽点,所以即便给了9.0+分的点评,是为了优美的画面以及其中关于回忆杀的音乐,可是永不满足的观众,却严重认为这部影片仍旧有可改进之处。最为根本的地方,就是内容建设。
近些年,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内容建设成为重中之重,甚至有的人喊出来“内容为王”,我个人认为,文化兴,确实需要“内容为王”,围绕超级IP的创新,多一点永远不会嫌多。以图书出版为例,虽然每天都在摇旗呐喊说要创新,要内容,但是市场的数据不会说谎,虽然出版业的图书卖的轰轰烈烈,但是新书对市场的贡献率却是日渐的下降,为啥?归根结底,还是内容不行。
为啥不行?千篇一律的说法是,人心太浮躁,不肯俯下身子做一番事情。是吗?有一定道理,再者就是读者水平的提升,阅读者或者观众越加理性,对文化产品的甄别就会越用心,对文化产业发展来说,这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不过,这样的挑战,对文化发展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市场越挑剔,产品越精细,才会有精品创造出来,我相信这是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