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你的职业互动的好吗?你喜欢你的工作吗?你觉得幸福吗?
原始社会人的主要活动就是躲避大型食肉动物,寻找其他动物和植物充饥。农耕时代则基本能够自给自足,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逐渐有了城邦和国家。这时候就有了手工业者、农业生产者、商人和士大夫,职业便出现了。随着工业社会的出现,分工更加明细,新的职业不断涌现,也有更多的人从事新兴行业的工作。
职业(Occupation),根据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的定义:是性质相近的工作的总称,通常指个人服务社会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在特定的组织内它表现为职位(即岗位,Position),我们在谈某一具体的工作(职业)时,其实也就是在谈某一类职位。每一个职位都会对应着一组任务(Task),作为任职者的岗位职责。而要完成这些任务就需要这个岗位上的人,即从事这个工作的人,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态度等。
人和职业的关系就是完成工作任务并获得价值回馈。
首先是完成工作任务。每个岗位都有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是岗位的基本要求。也是职场人士的基本能力。这里有一个互动关系是:个人能力<--->岗位要求。第一种情况是“个人能力< 岗位要求”,大多数职场小白属于这种情况。那为什么还会招聘这种能力低的小白呢?最大的原因是小白有潜力,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他能够具有满足岗位要求的能力。你绝对不会把一个具有科研属性的工作岗位安排给披头士。从时间概念上来讲,在未来不会有满足岗位需求的机会。第二种情况是“个人能力≈岗位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大部分人都能够做到。但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满足岗位要求,更多的是要超出预期。多于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职场老司机,企业的预期是相对较高的。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人的能力约等于岗位要求,稍微低点的情况是普遍的。最好的互动方式就是“个人能力>岗位要求”,不仅能力强,而且还要有行动的意愿,并且能够交出符合能力的结果。之所以说这种互动方式最好,就是因为这种人在任何组织都是受欢迎的。只有在这种方式下,个人才会有成就感和获得感。
其次是价值回馈。个体付出努力并收获回馈满足自己的需求。这里的互动关系是“个人需求<---> 职业回馈”。第一种情况是“个人需求>职业回馈”,想要的很多,得到的却很少。焦虑、失落、不幸福,都会随之而来。而幸福公式是:幸福=职业回馈-欲望。因此欲望越多,需求越多,幸福感就越少。第二种情况是“个人需求≈职业回馈”,工作能够基本满足自己的需要,谈不上有多幸福,也没有太多的苦恼。第三种情况是“个人需求<职业回馈”,这时候人是最有幸福感的。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人的需求是有所变化的。刚刚进入职场,家庭角色要少一些,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会投入到工作之中。个人需求更多的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是首要的,其次是提高自己工作能力的培训和学习。人到中年后,家庭角色逐渐增多,大部分人都恨不得把自己劈成两瓣,一瓣儿用来上班养家糊口,另一瓣儿用来照顾家庭。角色平衡是这个时期的最大需求。
职业回馈最终是由个人能力决定的,虽然和行业、企业有关,但归根结底和自己的能力相关。人和职业最好的互动就是能力完全可以hold住岗位要求,职业回馈完全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既有成功感,又有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