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两相厌,惜别离。”电视剧《少年派》中,张嘉译一语道破现在我们青年一代归家后,与父母的三种阶段性相处模式。
刚归家时,父母对我们百依百顺,父母慈子女孝,一派祥和景象;重逢的喜悦渐渐褪去,日子总要归于平凡,望子成龙的挑剔,略显唠叨的叮咛总会引发双方一些不太愉快的争吵;相聚的时光转瞬即逝,离别的脚步总是显得格外沉重,母亲会塞满一后备箱的美食后还急着说“还想再给你拿点这个,可惜没地方了”,父亲也略显局促的问着:“东西都收拾好了吗?还需要什么吗?我能帮你干的什么?”;最后,停留在脑海里离别的场景,便总是父亲搂着雾了双眸的母亲,低着头说的“到家,记得给我和你妈来个电话”......
千呼万唤始出来,终于又盼到了2020年的春节假期。没有上司、领导的压榨,没有老师、导员的管制,摘掉伪装成熟的面具,脱下疲惫和压力的外套,我们栖息在名为“家”的港湾,肆无忌惮的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
然而,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却不似往昔车水马龙。大家过着“足不出户”的居家生活,这并不代表我们变成都了“宅男”“宅女”,而是因为我们都在为抗击“疫”情,做着力所能及的积极贡献。
减少聚集,限制出行,居家自觉隔离的日子对于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来说似乎存在一些挑战:朋友圈内各类“史前”整蛊游戏风靡一时;慕容云海“我要出去,我要出去”、谢飞机“我想出去”,以及网红男孩“我又看不见,我要和病毒玩”热度居高不下;吐槽亲戚、熊孩子,抱怨父母等言论,比比皆是。
我好像则是朋友圈里的一股清流,每日更新着各式各样不同的菜品,偶尔分享一下和父母之间的趣事,用这样的方式记录着自己的战“疫”日记,着实令人艳羡。
我作为一名外资企业白领,平日里极少有空闲时间,一周可能给父母打不了一个电话,回家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上次通话小李明显感觉到由于缺乏沟通,父母不了解现在的自己,与父母之间产生了隔阂。深夜里烦心之余,我反思自己,暗下决心,要用春节假期的时间来改变这样的情况。
“我真的感谢这次疫情,给了我较长在家的时间,学着给父母做菜,陪着他们聊聊老故事,看着电视节目,讲讲新鲜事,很多工作上、生活上想不开的事儿似乎也都放下了。”
记得曾看到的一篇文章里有三个问题,我们一生有多长时间是和父母在一起度过?有多长时间是我们能够清晰记忆的?又有多长时间是我们有能力照顾陪伴他们的呢?细而思之,答案似乎令我们咂舌,我们看似从出生便在父母身边,但年幼无知的孩子没有记忆,之后一路求学、求职、成家,其实陪伴他们的时间真的少之又少,我们像被父母重金打造的卫星一样,奔向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偶尔会给父母些微弱的信息。
常年在外为生计奔波,后知后觉才发现那两个扶我们上马,奔赴远大前程的人,一直在期待着我们的回眸、驻足。
曾几何时, 印象里那个高大挺拔的背影,记忆中那双温暖细腻的手掌,已经染上了岁月的风霜,无法抵挡时间的雨雪,而那昔日的幼苗已茁壮为了挺直的青松,应该为他们遮风挡雨了!他们给予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鼓励着我们去追逐梦想,却也许无法陪我们走完这一生,但我们终要见证他们的人生,并留下浓墨重彩的痕迹
疫情之下,我们有了相对较长的假期,我们有了“不得不”在家的时间,我们可能会有着放松身心的活动,可能会有充实自己计划,但请不要忘了身边还有最初给予我们生命的人,他们值得我们去感恩、回报,他们渴望我们的交流、陪伴,也终有一天他们需要我们的照顾和保护。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感谢疫情让我们懂得亲情的可贵,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去陪伴父母,用最真挚的赤子之心来守护我们的亲情。浮生三千,唯有三愿:一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岁月静好;二愿家人平安,膝前承欢颜,灯下问安暖;三愿初心不改,云水漂泊,亦可淡若清风,自在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