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刚开始想要写作的出发点,可能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有可能是为了用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有可能是想要感受一下语言文字的力量,我们的动机可说并不纯粹。
在观看70周年阅兵时,我在评论中看过这么一段话:有文化的人,会用“震撼”、“壮观”、“雄伟”来形容阅兵的场面;现在的我们好像只会有“我的妈呀”、“天呐”、“真牛”。好像真是这样,那种文绉绉的表达方式与我们渐行渐远了,就让我有一丝犹豫,这是真的好的进步吗?
显然并不是这样子的,全世界都知道中华有上下五千多年的文化,中国的语言文字更博大精深,可能会有外国人敢说了解了26个字母的内容,但绝不有人敢说读懂了文字的一撇一捺。现当代的青年人,不应该是这样子的,不应该是满嘴跑火车,尽是一些不靠谱的东西,可能做不到出口成章,让人听了头头是道,但也得展示我们谦虚好学的精神面貌,毕竟文字的力量不能止步不前。社会在发展着,进步着,我们总不能把文字的表达还停留在起点,对吗?
说到写作,说到文字,说到创作的动机,可能我想要拾起那个曾经热爱语言文字的自己吧,重新学习运用文字来正确的表达自己,不再是拿着笔,敲脑袋,半天都写不出个所以然来的自己。可能这个我自己,坚持不到最后,但是坚持一天,两天也是在努力坚持,曾经努力过想要表达的自己。
19 汉教 沈泳芬 2019058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