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我读研之前
2013年夏天的时候我剪短了头发,考研完全是因为我没有除了考研之外的任何打算,7月,北方的天热的透不过气,我每天早上流着汗在图书馆门口排队,中午又顶着太阳回家,风雨无阻六个月,如今回想那段时间,有点像高三,有意义但并不是很想再来一次。
2014年是从元月五号开始的,突然闲下来的日子也似乎不比忙碌好过太多,参考往年录取线,我的成绩可能连调剂都没希望,那段时间感受到的压力,从未有过,因为没有其他打算,我也更为绝望。所幸,当年录取线降了5分,我调剂到了二区。
没读研之前,很多事情都不懂,不懂一所好的学校意味着什么,不懂一位高水平的导师意味着什么,只是觉得能读研已是万幸,我带着好奇、未知、来到了一个离家2000多公里的陌生城市。
讲讲读研的收获
可能是冥冥之中的注定,在我读研之前的几年,我曾去过两次云南,如今调剂我便选择了云南,要说收获,其中一方面就是对云南风土人情的了解,没读大学之前多少同学幼稚的认为云南遍地都是大象,云南处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城市常年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天很蓝,云卷云舒。夏天不会热,冬天也不会很冷,一件风衣可以穿三个季节,作为一个北方人,我觉得昆明随没有明显的四季,但昆明人有明显的四季感,三月的昆明舒适温暖,日光有些强,你便可以看到有人穿着短裤裙子找夏天的感觉了,冬天也没那么冷的时候,就有人裹着厚厚的大羽绒服,穿着雪地靴凹造型了,而我还穿着厚T恤套风衣。
我生活学习在昆明,昆明是一个有机场的城市,而我每每听到天空中的飞机声都会抬头看,以为这样飞机就可以带我回家。昆明人爱吃米线,一天三餐都可以是米线,我居然也爱上米线这种米制的食物,无奈就是对米饭爱不起来,酸菜鱼也是随便一家都很好吃。学习的地方离翠湖和云南大学很近,我会在翠湖和好朋友散步、谈心,也会在在云大的树荫下看书、听歌。我给摄影的朋友当麻豆,我和皮划艇的朋友划滇池。我想如果我没有读研这些我都不会经历到。
读研三年,我更多的是体会孤独,学会和孤独共处,然后丰富内心不再感受孤独,说起我的性格,我是个相对安静的女生,不会组局,也不会来事儿,三年下来没有结交太多酒肉朋友,只留下三五个聊得来的朋友,有点如果不是同路人,我宁愿一个人走的感觉,为了让自己更能习惯孤独,我一个人逛过街,一个人旅过行,一个人看过电影,一个人吃过火锅。慢慢的我就习惯一个人,慢慢的我变得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其实这个过程说起来容易,我却不能时时做到,只是确实比从前的自己释然的更快了。一个人的时候也能用看书、散步这样的事情取悦自己了。
作为一名医学生,本科阶段接触到的论文不是很多,每天都在学习理论知识,没有把重点放在文献的阅读和查找以及应用上。而整个研究生阶段,除了临床工作的学习,其余的时间就是阅读文献,撰写论文。而阅读文献是作为一名学生拓宽眼界,了解本行业进展的最便捷的方法,医学知识更新快,如果不是读研,我可能不会对文献提起重视,学习也会很长一段时间局限于书本,闭门造车,不知外面的世界在日新月异,天翻地覆。但因为我所就读的学校是二区学校,与国内一流大学的差距特别大,我的导师虽然已经十分尽心的培养我,但是有SCI的导师的眼界和没SCI的导师的眼界那是不同的,有国自然的导师和没有国自然的导师差距很大,有课题和没课题的导师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完全不同的,也许你的导师随便一个任务对你来说很难,但是你有更好的学习机会,而我只是每天局限在自己的毕业论文。因此,如果你有能力一定要读一个好学校,平台是很重要的资源,要跟一个有课题发过SCI的导师,虽然他要求高,但是你学习的内容更前沿。
而你要不要读研,这个问题本就不该成为一个问题,如果你不读研也有机会看到更高更远的世界,那么读研也不过是让你再享受下象牙塔,如果不通过读研你觉得自己很局限,那么不妨去试一试,总之离开舒适区是没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