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二期间,终于把购物车上数十本书清空了,13本书403元,平均每本书30元左右。
贵吗?不贵。按照经济学上讲,投资403元,最后需要收获多于403元的价值,这样的投资才不亏。
那么今天就来聊一聊,如何把一本30元的书读成3000元的价值。
1
带着问题
为什么要带着问题呢?
首先,我们对比大多数人的读书方式,基本上很多人读书都是从头开始读起,甚至序言都要读好几遍,生怕漏掉每一个字,其实这是最没有效率的读书方式。
我一开始也是这么读的,却发现时间消耗得长,也没有获得价值。因为我们的大脑里没有相关的知识,经验和积累,所以在读书的时候就变成了拼命想全盘接受。
在《如何有效阅读》这本书中把这种模式比喻成“拼图模式”,我们拼命想还原作者的知识拼图。
但是作者的知识版图拼图对你来说是无用的。因为书的东西,也是从他的大脑中提取出了一部分出来,组成一个知识结构。
所以,读一本书要把拼图拼成自己的知识版图,是积木类型的学习。
带着问题读书无疑是很有效率的一种方式。
那该如何读呢?
应该是“我有一些问题,然后我在读书的时候,提取书中的部分知识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解答”。
2
做笔记
做读书笔记的小技巧是什么呢?
首先,读书笔记不是仅仅摘抄就行了,如果你摘抄了许多精彩语段,而没有记录下来感想或者注释,结果很明显,许多天以后再看时候,完全找不到方向,还不如去看原书,比摘抄的要全面。
其次,积木式学习,重点记录问题的答案,因为,读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对于案例分析或者概念,只记录关键词就可以。
比如我读《爆款文案》这本书,读之前,我是对文案有着一定的理解的,也基本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知识版图。
但是,当我读完《爆款文案》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我对一些熟知的概念又有了新的理解,我知识版图也有不完全的地方,于是我把没有涉及到的,以及新的点子加进了我的知识版图里。
也有人会把别人的知识版图直接化作自己的体系,但是你永远只是在复制,而不是在创造,自己建立的体系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最后,笔记不一定都是用文字记录下来,最清晰的方式是思维导图。读完一本书可以制作一张思维导图,重点清晰明了。
3
去分享
读一本书是输入的过程,只是往自己的大脑输入,是永远没有闭环的,大脑需要一个出口去输出形成一个循环,分享无疑是最好的输出方式。
只要花了时间去读书,就要多花一些时间去分享,去讲书。
为什么要这么费劲?画一个思维导图不就好了?
有两点原因:
1教是最好的学
想起爱因斯坦的那句话:”如果你不能简单的说清楚,那就说明你还没完全明白。”
2给别人带来价值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就还是各自只有一个苹果。
但是如果我有一个知识,你有一个知识,我们交换,我们就各自有了两块知识。
这就是分享交换的好处。
其实给别人带来价值也就意味着自己获得了价值。我们可以通过分享书籍来获取收益,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签约讲书人,欢迎加入思涵读书荟。
4
写在最后
如何把一本30元的书籍读成3000元的价值?
简单三招,形成一个闭环:带着问题读书,做笔记,建立自己的知识版图,做分享。
三个方法,不停地循环,读一本书基本都是10量级学习成果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