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1天里,成长营的美好我还历历在目,深刻感受到课程对自己的帮助和群里小伙伴的上进。
格格的课程并不是教我们怎么读书或者怎么做笔记,而是通过“阅读力-践行力-写作力-演讲力-链接力-复盘力-践行力-阅读力”,以读书为支点,去撬动个人成长。
回顾课程教会我最重要的是“三点论”。无论是写读书笔记、践行清单还是做分享,三点是最佳的。
因此,我也总结了课程中对我帮助最大的三点:
01 输入与输出
输入的三种方法是:见牛人——听好课——读好书,效果也是逐级递减的。如果遇到一件事,应该先看看自己周围有没有这个领域的牛人,找他聊是最有效的,如果没有再选择听课,最后是看书,阅读只是补充。
由于我是个很怕麻烦别人的人,很少向他人求助。在格格读书成长营中,格格提倡大家相互求助,通过向他人求助,我get了多条微信语音导出合成、海报制作等工具。
反思我的过去,在输出方面我做的很差,书评只写最触动的书,写完只与我最亲近的人分享,缺乏传播;此外,我的书评更像摘录,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内化。对于分享利器“演讲”,我除了日常汇报以外,基本没有主动报名参与分享。一方面觉得自己太普通;另一方面害怕自己的分享不够深刻,浪费大家时间。
在格格的鼓励和Amy的帮助下,我完成了第一次的线上分享,也是第一次对外分享自己的真实观点和想法,而非引用别人的故事。这次分享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很多不足,在语速和内容上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所以我会把“100次圆梦计划”用起来,希望能实现更好的输出。
为什么我会对“演讲”这件事这么在意呢?因为我还有个当老师的梦想,希望未来的我不要忘记这个“初心”。
02 链接力
这里要特别感谢雪埕姐,她一直对我说“不要急着融入一个圈子,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圈子”。让我相信终有一天会遇到和我相近的人,可能是由于相同的兴趣爱好或者共同的交集,会自然相遇、相识、相知。
在成长营里,我第一个“链接”的人是九斤,她也很喜欢卢思浩的书,而且我们喜欢他的书原因是出奇的一致,有一种莫名的开心;第二个“链接”的人是Amy,初识是因为app推荐,之后在演讲稿修改和演讲准备方面,她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和支持,也是她让我开始从内分析和分享自己;第三个“链接”的人是杨焕龙,他在群里分享了自己如何5个月从跑步小白到马拉松,除了分享自己心路历程还有很多跑步小知识,让我有了想要开始跑步,去完成第一个半马的冲动……
群里还有很多很有趣的人,比如心理咨询师、脑波心理教练、相声演员、生涯规划师、快速阅读达人等,通过他们的分享,打开了我对新领域的探索欲望,很希望能与他们产生链接。
03 行动感恩
很多时候在接收他人帮助,我只停留在“谢谢”的层面。上完“链接力”的课程之后,我意识到我应该给他人一个正反馈,用行动让对方感受到我的这份感恩之心。碰巧上周一个学长在科研上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于是我给他准备了一份小礼物——成甲老师的《好好思考》和手写感恩明信片,学长说书很棒,我感到很开心。
在之前我可能会觉得,别人对我的善良和帮助,我应该报答,但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回应。格格给了很多小建议,比如:准备一份小礼物、发红包,公众号留言、打赏等。我把它们都总结成“用心”,真诚的感恩,会让对方感受到你是个靠谱的人,大家也会一直处于互相帮助的状态。
回顾完课程内容,我总结一下自己的成果:
01 输入量
阅读了4本书,分别是吴军老师的《见识》和《格局》、成甲老师的《好好生活》、古典老师的《成为你想看到的改变》。
学习了成甲老师在混沌大学的“思维模型”和“刻意练习”两门课程。
02 输出量
在简书写了5篇课程笔记,在豆瓣发表了1篇书评,在群里做了一次分享。
此外,针对同学们的分享让我很触动的点,写了4篇笔记,还输出了一篇演讲逐字稿。
再来总结一下我的不足:
1、 听完课后,只做了笔记,没有马上整理输出文章,导致之后交作业时需要再重听一遍课程(虽然对优质课程,这样的回顾是有益,但这样效率实在太低,而且存在临近deadline出现紧急事件无法完成的风险);
2、 拖延(后期在写作业时有明显的拖延,出现踩点交的现象,既然知道自己一定会去完成,为什么不尽早完成呢);
3 、在阅读中没有写下自己的触动和感悟(在阅读中,一定要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和触动)。
最后是自己的行动清单:
1、11-12月阅读6本书,分别是《财富自由之路》、《好好思考》、《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乖,摸摸头2》、《从零开始学写作》、《事实》;
2、完成9篇书评(把这个月欠的3篇补上);
3、每日写感恩日记,每周送出一本书+3份手写感恩明信片。
感恩格格,感恩群里的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