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作者刘瑜是著名学者、作家、诗人,生于1975年12月,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系副教授,著有《民主的细节》《送你一颗子弹》。
本书的另一位作者周国平是当代著名学者、作家,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著有《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杞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等作品。
当代名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第一,保护好孩子幼小的心灵:其实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很敏感,只不过有的孩子会表达出来,而有的孩子会把一些感受隐藏在心理,他们脆弱的心灵需要父母去用心呵护,才能健康成长。周国平在《我不想长大》这篇文章中再三强调:“孩子的心灵比我们所认为的细腻得多,敏锐得多,我们千万不要低估。”也就是说,当孩子幼小的心灵被冲击,父母要懂得疏导他们,而不是压制和批评,这样才能让孩子正视自己的感受,与自己的内心和解。
第二,别爱太满,物极必反:家长对孩子的爱太满了,孩子很难学会自己成长。作者庆山在《我们彼此的人生是独立的》一文中谈及与女儿的相处:“我们之间的关系有一种独立和互相尊重的意味。也就是说,我注重与她之间保持略微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是给予对方美好的重视和感受,但不侵扰和控制对方的情绪和意志。”
第三,别给孩子考前三名的压力:小时候学习成绩一般的台湾作家林清玄在《让你的孩子努力考7-17名》一文中说:“现在世界精英都不是当年的尖子生,他们在班级的排名是第七到第十七名。原因就是这些孩子人际关系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后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压力小,生活轻松,是创意最好的。”
第四,告诉孩子,如果不成功,愿你是快乐的:在生活中,对于贪图荣华富贵的人来说,拥有大量的金钱是成功;对于爱慕名权势力的人来说,拥有至高无尚的权力是成功;对于鸡娃的父母而言,孩子考上名校,毕业后获得高工资的工作就是成功。其实成功没有一定的标准,因而很多家长的育儿标准也是不同的,甚至是模糊的。知名社会学家李银河在《赢在起跑线上也不一定一生都成功》一文中对儿子说:“人生的境界有四类:一种是既成功又快乐;一种是既不成功又不快乐;一种是成功但是不快乐;一种是不成功但是快乐。我希望你的生活既成功又快乐,但是万一不成功,一事无成,我也希望你是快乐的。”
民国大师们在育儿这件事上又是怎么做的
第一,不为应付考试而读书,多读闲书,培养情趣,提高境界
针对这一问题,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哲学家胡适先生在《为什么读书》这篇文章中说:“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知道的知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而“史学四大家”之一的钱穆先生在《孩子们常读这五类书,人生情味都会厚》一文中说:“在学校中读书,只是为离学校求职作准备,这种读书并不算真读书……所谓读书,指我们离开学校工作后的业余读书,这种读书是必须的,但又是自由的。”钱穆先生认为,我们不能只为了应付考试而读书,而是要把读书当成一生的职业。具体做法是,找到读书的乐趣,就像看电影一样,把读书看成娱乐消遣,这样在任何环境、任何情况下都能读书。
第二,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培养子女,成就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奇观,梁思成曾经给梁启超写了一封信,说自己已经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三年了,但是每天画图,他非常担心自己会成为一个画匠,背离理想。梁启超给他的回复是鼓励他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学习,还在信中说他生平最佩服曾国藩的这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至于将来怎么样,现在想那么多干什么,只要一点一滴地努力,相信会有好结果。
当代的普通父母又是如何把孩子培养成才的
在《愿你慢慢长大》这本书里不仅有民国大师父母和当代名人父母,还有几位普通的父母,他们作为平凡世界中平凡的父母,也培养出了不平凡的孩子,成为这个时代大家学习的对象。
1)要擅于发现孩子的天赋
现在很多父母都爱给孩子报培训班、早教班,在本书有一位家长的做法是:先发现孩子的天赋,再报培训班。
有一位来自美国、名叫肖恩的女孩,她从小精力旺盛,她的父母为了找到一个安全的方式来疏导她的精力,就给她报了摔跤班了舞蹈班,但是敏锐的妈妈发现孩子不太喜欢这两种运动,就没有再勉强孩子。一天肖恩的妈妈走进厨房,正好看到肖恩从餐桌上往爸爸怀里跳,又回想孩子平时确实比较喜欢攀爬、跑跳,于是妈妈就决定送她去学体操。6岁的时候又被送到体操学校开始大大小小的体操比赛,12岁时受邀加入了美国青年队,2018年时,16岁的肖恩成为美国体操队的一员,并且和600名运动员一起成为北京奥运会的选手。
那么,父母要怎么做的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天赋呢?首先是要多观察,孩子的天赋发掘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家长要做的就是多观察和了解自己的孩子;其次是要给孩子见多识广的机会,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也有自己不足的一面,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尝试和接触不同事物,以便能更好地发现其天赋所在;第三是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只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他才能更好地投入其中去学习;第四是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合适的环境有助于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
2)要培养孩子养成离她的习惯、性格和品质
《人民日报》曾建议,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可以从8个方面做起:第一,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第二,学会感恩,懂得宽容;第三,培养直面挫折的勇气;第四,学会自我保护;第五,敢于梦想;第六,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第七,合理使用金钱;第八,正确认识自我。
在这本书中,有一位笔名叫时光的父亲,她的女儿出生于1998年,高中毕业就收到了多伦多大学、纽约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7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回想孩子的教育,他在《我又一次无条件地相信她》一文中说:“家庭教育以培养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锻造优秀的品格为主,学习文化知识以学校教育为主。而在家庭中,父母分工,我主要负责孩子性格、习惯、品格等方面的教育,孩子妈妈主要负责日常生活、为人处牙方面的引导沟通。”
3)要温和而坚定地对待孩子
中国的父母在孩子面前通常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但是在这本书中有一个叫一念的作者认为,父母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对培养孩子来说非常不好。如果父母严厉,那么孩子在父亲面前就会非常乖巧,孩子对于父亲的任何要求都会立刻招待,哪怕有些要求不合理,孩子也会去做;与之相反的是,这个孩子在温柔的妈妈面前会变得异常固执,无论妈妈说什么孩子都不会听,变得为所欲为。
一念认为,身为父母,在培养孩子这件事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温和而坚定”,也就是“内心要非常有原则,有底线,知道孩子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的内心始终有原则,孩子也会长成内心有原则且自制力强的大人。因为他知道,耍赖哭闹都没有用,该做的始终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