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的是一个17岁的男孩,一时冲动之下用家门口放的榔头敲击母亲的后脑勺,致使母亲死亡的案子,这个案子爆发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将一个醒目的问题抛在了人们的面前,他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母亲?
这个孩子不是学习不好,也不是不认真,但是最后却将自己的母亲,杀死了。
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的,与孩子交谈中了解到,发生这次惨剧的真实原因,他并不想杀死他的母亲,他只是冲动,他长期在母亲的逼迫下,管教下,监视下生活,都没有自己的空间,没有自己的自由,没有诉说的渠道,他的压抑都在那一刻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不能自已。
后来他诉说,其实他的母亲和别的母亲一样,对她挺好,记得怀她的时候,她的母亲是个特别爱吃辣椒的人竟然不吃了;听说剖腹产对孩子不好,他的母亲毅然决然的选择了顺产。每一个母亲都有体会那种疼痛。
母亲对孩子并不是不好。
她对孩子的爱已经变成了一种枷锁。
金华徐力17岁男孩杀母案给我们父母的启示!
哪里有压迫,
哪里就有反抗。
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死亡!!!
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不仅要为他提供成长的环境,
温室的环境不会让孩子快乐成长。
牢笼式的教养,可以束缚行动的范围,但是无法束缚向往成长的心。
父母以成绩为唯一标准,
以学习为唯一的方向,
剥夺孩子享受生活的时间,
禁锢热爱生活的心。
是残忍的!
孩子是学生,是需要以学习为中心,德智体全面发展,他需要享受生活的美好。
无情的剥夺孩子向往和内心的需求,只会让孩子误入歧途。
徐力案告诉我们很多…
孩子需要自己的生活空间,那是心里的需要。
孩子有自己的隐私,我们没有权利偷窥,
孩子有自己的书包,我们没有权利乱翻,
孩子有自己的朋友,那是走向社会的开始,
孩子有自己的兴趣,那是他享受生活的权利,
孩子有内心的需求,我们不能忘记,也不能忽视,
孩子不仅要成绩好,更重要的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孩子有理想,我们应该帮他找见理想之路,
孩子有迷失,我们要帮他们拨开迷雾,
孩子有自尊,我们应该充分尊重他,
孩子有自爱,我们应该鼓励他做好自己,
孩子有激情,我们应该帮他找到释放的方式,
孩子有苦闷,我们应该成为他的倾听者,
孩子有失落,我们应该和他一起分担,鼓励他,和他一起前行。
孩子是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来的,
想想十月怀胎,
我们对他到来的憧憬…
我们是让他感受生活的美好,
不是我们实现理想的工具,
也不是在为了他的枷锁下,
扼杀,压制他对生活的渴望!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是种子终会破土而出,
哪怕坚硬如磐石。
是生命总会向往阳光,
是小鸟总会向往天空!
我们静下来!
问问自己!
我们的孩子向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