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是我心中思虑已久,特别想表达的一篇文章。同时,也是对我思想的一个梳理,希望在写作的过程当中,更好地理清思路,让自己对反思这件事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我很高兴:这半年来,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成长和变化。我对自己的成长谈不上很满意,但是觉得也非常非常的值得期待和畅想。并不是说,我以往的30年就没有成长,而是,之前的成长如同竹子在扎根一样,缓慢,不显著,不成体系。有很多很多的积累,他们起到了厚积薄发里面的厚积的作用(当然,现在我也还在大量的积累)。但是呢,这半年来我通过思考、梳理、总结、写作,让自己的成长有迹可循,更系统,更完善,更快速,更可见。
这种快速成长中有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反思,第二个写作。关于写作,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今天想来谈谈反思,谈谈反思带给我的巨大突破和收获。
作为一个爱学习的人,我非常骄傲的就是:我一直喜欢学习和思考。只是,之前的学习思考比较零散,不成体系。很庆幸,在2018年1月,我加入了007。朋友们都说我今年整个人都变了,像点燃了小宇宙一样。确实,加入007之后,让我开始规律化、系统化的养成了思考、反思、总结、写作这个习惯,而这些习惯对我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先简单的梳理一下我建立反思系统的过程:
经过朋友的指点,从年初,开始进行“每日一思”,每天思考一个问题,让自己的大脑处于运作的状态,不断锻炼思维。
从二月份,开始进行时间记录和分析,进一步确立了每周反思复盘的规律。并且,在此期间,把之前的手帐本,年规划,月规划和周规划本全部都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全套思考记录系统。
后来在四月份,开始尝试“每日1get”,每天学到的小知识点马上输出,加强内化。
五月份,学习了系列的高效笔记方法,有利于快速的搭建知识框架和体系。到目前,基本上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一个输入、思考、输出和反思、规划、总结的流程。
这里面包含的两个板块:输入、思考、输出,是知识的提升和能力的拓展。而反思、规划、总结,是认知的提升和成长迭代。
这半年的反思,给我带来巨大的收获,也简单来谈谈,我认为反思有哪些作用:
1.抽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系统,都有自己思考问题的框架,我们总是在自己的认知系统和框架内思考事情。如果旧的认知系统导致了错误的结果,那我是没办法用这个旧认知系统解决这个问题的。就如同,做梦的人并不知道自己在做梦,除非从梦中醒过来。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很多时候,对自己这座庐山并没有完全了解。除非我们能够抽离,以参观者的角度来客观地看待自己和自己的旧系统,才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
而这就需要通过反思把自己从旧系统里面抽离出来。很多时候,这种抽离是很痛苦的,我们会看到自己笨拙而傻气的一面,看到自己犯了那么多的错,走了那么多的弯路。但是,不经历这个认识错误的过程,是无法去改正错误的。
2.聚焦与发散
有一句话叫: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当我们的注意力,全部聚焦在一个点上的时候,就极有可能看不见除了这一点以外的任何东西。这个状态,其实是需要我们警醒的。因为,容易变成:只顾埋头走路,忘了抬头看路。
聚焦和发散与抽离有相似之处,但是也有不同。抽离,更强调从某一个事件和状态本身中抽离出来。而聚焦和发散,更着重于在不同的层面和高度。让我们有机会站得更高更远,用全局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3.结晶
查理芒格说过:我们人生,只需要有100个思路模型,就可以解决人生90%的事情。回想一下我们的人生,如果总是在几个循环里面不断地打转,那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没有对这个循环建立一个思路模型呢?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把某一类情况,梳理、归纳、结晶为一个思路模型。而这个思路模型,就可以作为以后同类型事情的参照物。不需要我们每一次都从头思考,极大的节省我们的精力和时间。
另,关于频率
最后想谈一下频率的问题,2017年12月,有位朋友建议我写一个年度总结,不是交给公司的工作总结,而是个人总结。听了他的建议后,我就懵了。我以往的人生历程中,似乎没有做过我的个人成长总结。
接到他的建议后,我花了两天时间,认真回顾梳理2017年自己的收获和变化。写完总结之后,对自己有很大的冲击。有一种看小说的感觉:哦,原来2017年的我是这样的我,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呀。我以前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以为自己就是想象中的自己,身在庐山之中。这个问题,把我吓出了一身冷汗。
从那一次,我才发现总结反思真的非常重要。也是从那之后,我开始逐步的搭建自己的反思系统。
也就是说,基本上前三十年的我都是:龙桂如1.0,从2018年初,开始慢慢的向龙桂如2.0进化了。第一个版本用了三十年才迭代,这个速度,自然会被淘汰。而第二个版本,预计会用一到两年迭代成功。这里面的根本原因就是:反思的速度和次数不一样。
以前的我很少反思,无从察觉、调整,更谈不上迭代了。而这半年,几乎能够每周反思和调整,自己能感觉到自己确实有很大变化。这都是因为速度和次数不同,量变引起质变。
吴伯凡老师说:事业和人生的成功,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反思的速度和次数。
李笑来老师说:七年就是一辈子。他能够做到,是因为他反思频率足够高,所以迭代很快。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过这样一段话,能够让我们更好的认识什么是反思:
"我应该不会拒绝从头到尾的把生活再过一遍,只是希望能够获得唯有作家才有的特权——在"再版"的生活中修正"初版"的错误。生活的悲哀之处在于,我们总是老得太快,而又聪明得太慢。等到你不再修正的时候,你也就不在了。"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只有一辈子,又怎么可能有"再版"的权利?只有迭代,才有修正的权利吧!而这个迭代周期,是7年,30年,60年?
想一想,自己如果真的一辈子就是一辈子,永远都是同一个版本,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没那么值得期待吧。
个人分享
最后,分享一下:我目前的反思系统由这三部分构成:
1.每天,每日一思,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收集日常素材。这部分的定位,界于思考和反思之间。
2.每天,时间总结。通过梳理头一天的时间和事项,来记录分析自己的时间流向和价值,以及需要调整改进的地方。
3.每周,复盘总结。这个部分做的比较详细,每周一次。在每日时间总结的基础上,把本周所有的事情做一个更系统、深入的思考、总结和调整。
通过这三个步骤,我对于自己的每一点变化成长,每一个改进调整,都做到了心中有数。也就能更从容清晰的规划自己的发展,蛮好的。
以上仅仅是简单的几点浅谈,后面我会进一步深思这个问题。也期待我的一点反思,能够给你带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