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天,我做了一个随意的决定,和我的朋友出去逛公园。
同学坐在出租车上叹了口气,说:“咱这地方太小了,回来时我不知道该去哪儿。”
我还没来回答,司机的主人说:你在大城市待久了把,然后回来看着这个小镇觉得破旧了。
我说:不,不,这是我养家的故乡。都待了20多年了,怎么回会嫌弃。
然后他问:你毕业后会回来吗?
我犹豫了一会儿,然后告诉他,不会吧。
他无奈地笑了笑,开始跟我们攀谈起来。
他的儿子去年毕业,家人要求他回来工作,但他坚持在上海,现在每月收入约7000,但是魔都价格高,租房子贵,生活非常紧张。他说他不知道大城市有什么好的,无论如何都说服不了儿子,他都不想回到这个小镇。今年,儿子回来过新年,两个人在新年前夜吵了一架。儿子说他不明白。他只觉得是孩子少年不识愁滋味。
他说,我去了上海看过他一次,可以看出他的工作压力很大。他宁愿让儿子回家,只赚2000元,他不希望他在外面劳累。他说,我们给他买了一辆房车。如果他回家,就没有任何经济压力,这日子肯定会比外面更舒服,但他不回来。
实际上,我知道他儿子在想什么。
因为我也在与父母争吵,说服他们让我走得更远,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总是不一致。
他们这一代的人,只是为了生活安逸,习惯了遵守规则和规定,并且不希望他们的孩子在外折腾。
但他们并不知道“稳定”这个词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件好事,但另一方面,它也会让人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在不知不觉中,就变得麻木而疲惫。
2
朋友阿消毕业后不顾家人反对只身前往上海。
刚到那里的时候,她从没想过一个10平不到的房子居然要2000块,也没想过一个房间里会住上十几号人,高昂的房租给了她当头一棒。
好在她找工作的时候并未碰壁,被一家外企成功录用,顺利的以为自己走了狗屎运。最开始的时候一个月3500的工资,除去房租,生活过得十分紧张,周末只能闷在家里,因为怕花钱。也不敢随意答应同事的聚餐邀请,爸妈打电话问她过得好不好,钱够不够花,她也是报喜不报忧。
不舍得给自己买漂亮衣服,一双鞋子可以穿一年。
公司离住的地方很远,每天都要起的很早挤地铁,冬天的时候北风呼啸,冷到骨子里。
那种日子过得是真的累啊。
在很多时候,她有冲动想立即离开回家,但回家就是认怂,她不想顺从父母的心思,去做一个公务员,或做一名教师。这不是她的梦想,选择想要的东西,必须碎了牙往肚子里咽。残酷的现实习是用来成长,而坚持就意味着成功。
她说这一切挺过来走并不容易,但要学会享受它,苦中作乐。在家乡当公务员,每月工资3000,固然安稳。
但是在北京,她可以获得她想要的生活。她不信命运,也不接受命运。现在她每走一步都走得很慢,但她很充实,并且很开心。
3
我理解阿消她所说的话。
也知道为什么司机师傅儿子不愿回家。
因为我是他们,他们也就是你。
当你选择南北走向时,你的父母一幅看热闹的心态。他们从未想过你能在那里生存。
已经认定你将成为一只胆小鬼,回到他们身边,并听取他们的生活安排,并且理直气壮的告诉你,看吧,我说的对吧!或许正因为如此,你拼了命证明自己是对的。
在我的家乡,更多的时候,不要看实力,更多是人情,你的晋升机会和加薪,这个职位,似乎与你的能力并没什么关系。
但是大城市是不同的,到处都有公平和机会,只要你有足够的能力,你就有机会。
在这里,我可以接受最新消息,迎接最新挑战并自由选择生活方式。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改变自己并结识新的人生。
在家里一切都取决于关系,你必须要学会交际,要强颜欢笑,还要阿谀奉承。你必须面对七姑八姨,还要他们回答无聊的问题。你的生活圈子小之又小。你不需要挑战未知,因为你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固定同一的,没有变化。你可能还是几里内唯一的文学青年。
这种日子一目了然,枯燥乏味,不值得追求。
4
我们大部分人都有父母的影子,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期望和希望,实际上是他们的梦想。因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实现,就必须把它强加给你,不管你喜欢与否,也不管你真的想这么做么,他们只是努力催促你,所以你失去了挣扎的欲望。甚至认为他们为你建立的未来就是你在想的。
在我毕业之前,每当我提到我想去北方或南方时,我都会被父母阻止。在他们看来,只有在这个小镇上吃饱喝足,过着舒适的生活,甚至他们可以为我安排好工作,为我找一个好家庭。才是正确的选择。
但那种生活,空虚乏味,重复无聊的生活真的不是我想要的。
我选择留在大城市的原因是因为我在那里感觉很舒服,即使充满冷漠和残忍,你也像蚂蚁一样小。但你感受到了真实的自我,并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可能这就是你想尽方法逃离出来的原因吧。
事实上,无论你是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到家乡,这种选择都没有对错。大城市有梦想,小城市也有自己的不情愿。只要你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并感到舒适,这就足够了。
在哪里又有什么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