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核心,通过问卷调查采集数据与线上访谈等活动,加强了我们对文明城市意义的认识,深入了解当下文明城市创建进程与成果。我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主要负责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参与度进行调查。通过数据采集,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对大学生的参与情况有一个较全面的认知和深入的分析,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首先,我根据目前全国文明城市进程设计了在线问卷,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你认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目的是什么”。在给出的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氛围、提升市民精神文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不清楚不了解等选项中,通过采集被访者的书记样本,我发现仅有16.22%的大学生表示不了解。这说明我国目前文明城市的宣传比较到位,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能意识到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91.89%的参与调查者认为创建文明城市能够提升市民精神文明,同时,有81.08%的大学生认为其对于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氛围有较大帮助。此外,有62.16%的大学生则认为创建文明城市还可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问卷收集了大学生了解文明城市政策的渠道,经过分许,发现在给出的几个选项中,排前两位的是电视和社区公告。通过社区干部和报纸了解创建文明城市的大学生占54.05%。但是在这其中,有43.24%的参与者表示是创城项目建好后才知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主动了解文明城市政策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除了对大学生进行文明城市创建参与度与积极度的调查之外,我还对从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针对这些问题从不同方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参与意识薄弱哟,有效参与不足。这主要体现在:社区对于文明城市创建的宣传工作不到位,有35.14%的参与者认为其宣传程度不够、深度广度有欠缺。不少参与者对创建文明城市具体工作内容不清楚,了解的层面主要集中在城市市容等方面,对于涉及到制度建设,政府职能,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因此,要增强公众参与和认知创建文明城市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主体性、责任感。而其增强离不开政府机构的宣传教育和良好参与平台的支撑。因此,政府应该用好用足各种传媒手段,进行立体化宣传,同时注重突出特色、贴近实际、关注焦点,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意识。二是参与机制不健全,实施机制不完善。首先要构建切实性参与程序机制,构建合法性与易操作性的机制是公民积极投入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保障。此外,还要完善双向参与监督机制,落实实质化责任追究机制并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的组织形态。
通过本次实践,我认识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而公众是创建工作的必然主体,只要充分重视建设工作的参与,并采取积极措施保障其有效参与,才能真正达到创建文明城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