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参加活动的路上,因为时间紧迫,选择打车。
上得车来,车厢挺干净,没有大部分出租车中的烟味等异味,师傅是一位中年男子,很干练的样子。跟师傅说了目的地之后,想着距离不短,路况复杂,也没有催促他。当时还有点诧异。走了一会儿,蓦地发现车内漾着音乐声,应该是一个音乐广播,声音不大,刚刚好的样子,正播放林忆莲的《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熟悉,好听,大约这也是我没有催促师傅的原因吧。
途中,路边一位大姐打车,师傅靠边询问,基本顺路,于是拼车。路过大姐要去的目的地的路口,师傅轻轻驶过,大姐发觉要求先送她,师傅不疾不徐地说,很方便,前面就到,转过去就送你呢。别急别急。
全程没有跟师傅有过多的交流,音乐台播放的恰恰都是我喜欢的歌曲。甚至感觉很远的路程变得那么短,时间过得那么快。
活动中做导读分享,分享的是《论语·述而第七》,其中有一章说孔子如果参加丧礼后,那一天都是不唱歌的。事实上,通读《论语》之后,我们会发现,孔子是一个天性乐观的人,他读诗书,定礼乐,是一个特别喜欢歌唱的人,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可见音乐对孔子的影响有多大。
我是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因为热爱,进修的时候选专业,特意选择了音乐作为专业进修。虽然工作与音乐关联不大。买手机,首先要考虑手机的音乐播放性能,而且音乐app是手机必备。买车的时候,我也只关心车内的音响系统,开着车,听着音乐,多远的路途都不觉得累。
想想很有意思,大学专业学音乐的我,现在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但是是因为阅读,因为倡导读书,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为更多人熟知。
事实上,我的生活中从来也没有少了音乐。很多时候,因为音乐而改变心境。就如那天打车,本来是一个火烧火燎的赶路的过程,全程因为音乐而变得安静,安心,大约也是因为音乐的缘故,那位大姐选项尊重师傅的安排,也是因为音乐的缘故,师傅的应对那般从容而祥和。
身边很多人已经忽略了作为音乐专业毕业的我的音乐素养了,很少有人跟我讨论音乐。我对音乐的感受也来得很浅,浅到偶尔去歌厅一展歌喉。但是音乐在我的生活中确是须臾不可离左右的。
下班回家做饭,通常会请小度随机播放点音乐,为的是能够了解音乐的时代性。很多同事都说在家不喜欢声音,看电视都会关到很小,有时候我会附和,其实我下班很喜欢听音乐,听流行歌曲,听各种有声节目。
听中央音乐学院周副院长的一个音乐科普视频《走进音乐的世界》,他把音乐讲到十分简单与亲民,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看《放牛班的春天》,看到那些孩子因为音乐而改变,我更加深信音乐的魅力。就如读《论语》,发现孔子被美妙的音乐吸引,三月不知肉味。
就如读书的开卷有益一样,音乐其实不拘什么的?只要是音乐,无论古典的、流行的,无论摇滚还是美声,音乐为我们开启的,绝对是深及灵魂的影响。
生活中有音乐相伴,那种生活一定是美妙的。感谢网络世界,感谢如今的媒体时代,我们可以不用像小时候那样攒几天早点钱去买一盒磁带,想听音乐的时候,音乐几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拥有一个充满音乐的美好生活。
再不济,吃完饭,敲着碗盘,吼两嗓子,人生不过如此潇洒。现在就打开手机下载任意一款音乐app,开启音乐相伴的快意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