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不自觉地想起某件不愉快的事,反复琢磨,结果越琢磨心情越糟糕。
小伙伴文文说,自己就有过这种情况,如:
当寻找工作时需要学历要求,就会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好好读书;
当发生意料之外的事需要用钱,自己却拿不出手时,就会怪怨自己年轻时没有好好赚钱存钱;
当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也会不由自主地认为是自己的责任,然后陷入自我批评、自我否定的漩涡之中。
相信,有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又该如何解决呢?
其实,这种经历就是反刍。
它并不可怕,只需要理性应对即可。
01
反刍,就是重复咀嚼负面经历
也许,你没有听说过“反刍”这个词。
但却常常有前文里,小伙伴文文所说的那种状态。
那什么是反刍呢?小伙伴幸福微笑,用《武林外传》里佟湘玉的案例,解释了这个词。
佟湘玉,是《武林外传》里的女主角。
她的夫君,本是衡山派掌门,但是死了,给她留下了一个未成年的小姑子。
为了生活,她带着小姑子开了同福客栈,招了白玉堂、小郭、李大嘴等人为伙计。
剧里,她时常爱说这么一句话:
“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嫁过来。
如果我不嫁过来,我的夫君也不会死,如果我的夫君不死,我也不会沦落到这么一个伤心的地方。
如果我不沦落到这么一个伤心的地方,我也就不用受你们的气了……”
生活里遇到不如意,她就反复地想难过的事(如,丈夫死了),以及造成痛苦的原因(嫁过来),而不是积极面对当下的问题。
这种情况,还反复出现。
实际上,反刍的本意是指某些动物会把咀嚼咽下去的食物,返回到嘴里反复咀嚼的过程。
当人不自觉地,反复回忆过去的负面经历,而自我批评或否定,陷入负面情绪里时,就出现了反刍行为。
反刍是一种思考方式,只是不太恰当而已。
02
为何我们要揪着自己错处不放
反刍行为,带来的体验并不好,可它为什么会时时出现呢?
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总揪着自己的错处不放呢?
小伙伴,敏小夕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她表示:
“每个人都拥有着好奇心,对待一件事物,喜欢把前因后果弄清楚。
当我们问为什么的时候,既是一个追求本质的理性反思过程,同时又极容易陷入感性的反刍心理。”
也就是说,反刍是我们思考跑偏的结果。
她还根据课程里,分析反刍心理产生的两个因素“恐惧心理”和“社会适应性”分享了自己与反刍有关的故事。
1)恐惧心理
她刚刚学会骑电动摩托车时,带着三个侄儿到山上去看风景,回来的路是下坡,刹车又突然失灵,好在她使劲用手拧了几下,刹车好了。
她说:“当时没有觉得害不害怕,现在一想到这个事情,就觉得恐惧,一直在想为什么当时会出现那样的情况,以后下坡路一定要万分小心,提前检查刹车。”
2)社会适应性
她刚毕业那时,尚且有几分天真,对工作充满向往,对自己也充满信心。
可真正工作后,她发现自己各方面都跟不上,在社会中各种被打压。
这时她才反思自己,要通过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然而,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反刍行为。
正如小伙伴越卿所说,反刍思维的存在是源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所以,不要害怕,接纳自己的反刍思维,多利用理性的反思去指导自己的人生。
用恰当的方式,就能解决反刍思维带来的负面情绪,从而引导自己走向正确的道路。
03
3步缓解反刍带来的不良影响
反刍行为,会带给我们不好的体验。
如,糟糕的情绪,对自己失去信心等。
我们也深知,反刍无法消灭,只能去适应,或者缓解它出现时,带给我们的不良影响。
那么,该如何做呢?小伙伴越卿,利用课程里讲到的,关于“避免反刍心理”的方式,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1)第一步:接纳反刍心理的存在
俗话说,看见即消融。
很多事,接纳了它的存在,就不会再对我们产生干扰。
她说:
“反刍心理是一种人人都有的正常心理现象。
出现反刍思维证明我们正在思考,我们可以通过对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观察和监察的方式,避免负面的反刍产生。
一旦拥有这样的意识,反刍心理对我们造成的影响基本上很小,只有在陷入过度思考、反刍状态的时候,可以继续采取措施。”
2)第二步:分析反刍心理的本质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反刍心理的本质来源于恐惧、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哲学性思考。
那么,每次陷入反刍思维模式中,要牢牢抓住根源是什么。
然后,从根源解决问题,分析原因,为接下来找到解决方法做好准备。
3)第三步:明确解决方案
反刍心理反映了一种思维状态,这种思维状态一旦沉浸其中,非常容易陷入负面情绪的影响中。
因此,消极的思维模式并不可取,可以改变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保持乐观、正向的态度。
她表示,当陷入反刍思维中,也意味着自己的注意力被拉入对过去、当下、未来的某种情况的思考、担心中,因而对当下的事情力不从心。
所以回归当下的主题、目标是必要的,用任务、行动集中注意力,从反刍状态中即刻抽离。
另外,有时候反复问自己为什么,是因为陷入了对自我的不正确认知中,产生了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继而有压力,焦虑。
这时候一味地困住自己,并不可取,可以向身边的人求助,与专业的人交流,才是必要的。
最后,她说:“当反刍心理出现的时候,可以放任自己沉浸其中一段时间,但是时间到了之后,就要从中抽离出来,做该做的事情。”
反刍行为虽然不可控,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不良体验。
但我们亦不必畏惧,只需要调动理性,回归当下,即可从中抽离。
假如,你也常常回忆负面经历,而产生了负面情绪。
别着急,也别害怕。
我们可以,通过认识它,来缓解它带给我们的不良体验。
反复咀嚼自己的负面经历,让自己陷入负面情绪,其实是一种反刍行为。
它的产生,常常源于恐惧心理、社会适应性以及人类的哲学思考,是一种感性的思考。
缓解反刍行为,也只需要接纳它、分析它产生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三步。
相信,当我们开始理性认识它时,情绪便烟消云散了。
正如越卿所说:“反刍心理并不可怕,因为自己有理性的头脑,我们可以通过主动的方式解决问题。”
愿我们都能,反思而不是反刍~
作者 | 江武墨
编辑 | 江武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