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一定年纪的人,手机总是不离身,即使没有什么事,也会时不时掏出来看看。手机在手,天下我有,心安的感觉大抵如此。
十几二十岁的时候总是调皮聒噪的,刚流行起来的QQ一下冲进了生活,每天都会在空间里发个“说说”,其实也没有什么要说的,大多是无病呻吟,刷一种存在感而已,收获大家的评论,让你的话题成为茶余饭后的“甜点”,自己心里也是甜滋滋的。
后来微信流行起来了,出现了朋友圈,也出现了新的媒体传播方式,“点赞”成为了社交必须品。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同学们还每天时不时发着自己的状态,朋友圈里热闹极了,晒咖啡、晒学习、晒衣服、晒饭局、秀恩爱,撒狗粮,去星巴克喝咖啡成为一种时尚,健身旅游在一瞬间风靡,小吃甜品好像是个人都会做。而一群吃瓜群众每天点赞评论,忙得不亦乐乎。仔细想想,那时候不外乎两种心理,一是炫耀,二是哭穷。
QQ,人人,微信,是一种沟通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念,是一种通信工具,也是一个时代烙印,承载了我们的青春如火,也消费了我们的纯真年代。
流行元素是与年龄共生的,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标志,就像80年代的迪斯科和90年代的夜店;一个年龄段有一个年龄段的喜好和风格,就像00后的孩子看不懂90后的叔叔阿姨怎么会喜欢Eason,而90后的人们对00后大爱的TFboys嗤之以鼻。总之,微信到了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这代人的日常。
青春短暂的欢娱过后,大家开始归于平静。都说成熟的东西是稳定的,理性的,告别了诗歌酒马的年纪,开始了油盐酱醋的生活,可以说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年轻,增长的不仅仅是年轮,退后的不仅仅是发际线,感怀的不仅仅是无知音。我们开始不那么浮躁,不会再干所谓的傻事,不会再出现很低端的行为,不会主动去承受,而是学会了接纳和包容。
许多朋友从朋友圈里消失了,不少友情在通讯录里失联了。昨天打开手机整理了一下微信好友,不知名的工作号,外卖,黑车,物业的微信加了好多,但能够陪自己说句真话,心里话的人几乎没有。群发的测试短信,大家都选择了自动屏蔽,回的人寥寥可数。朋友圈里安静了,除了几个干代购的天天刷屏,偶尔有人发个结婚美照引发一片哗然,再出现的,就是炫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