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宛如一条墨绿的色带穿过金色沙海,冲积出了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那片黑土地孕育了埃及7000年的灿烂文明……
看了广东省博物馆《尼罗河畔的回响——古埃及文明特展》,拉近了时空的距离,仿佛穿越到那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举目所望,啧啧称奇。
特展将于3月20日结束
看完展览,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亡灵书、石碑、木乃伊、神庙、华丽的石棺……一件件展品承载了厚重的文化,让人敬仰、肃穆!
庞大的神系(宗教崇拜,个人崇拜),对永生的执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那神圣的称心仪式……狼兄说惨了惨了,该不会下一站——埃及。
亡灵书
食品的珍藏者,赐予谷物的人,卜塔神给每个家带来了光明!
鱼类的神啊,大水回来了,鸟儿绕过了作物飞翔。
火烧麦的制造者,小麦的创造者,他守护了神殿长存。
——(《亡灵书》“尼罗河颂”)
展出中的亡灵书
永生,是永恒的主题。
在古埃及人的心里,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重生。他们认为只要虔诚地对待神灵、妥善保管尸体,把尸体制作成木乃伊,准备丰厚葬礼器材,通过乌西尔冥界的审判,便能获得永生。
因此,古埃及人非常重视丧葬仪式,特别是统治者和贵族,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建造巨大的陵墓,准备精美的随葬品,为自己死后服务。
神圣的称心仪式
称心是必须经过的仪式,逝者的心脏必须和象征正义的羽毛比较重量,二者平衡时,测试者才能通过审判,方有可能获得重生。
阿布考石碑
丰厚的陪葬品除了物品,还有人。
展览中有件叫做阿布考石碑的珍贵展品,碑上面刻画了古埃及葬礼的情景以及11行象形文字,那特别的人物造型和精美的文字充满了神秘感。
猜猜,墓碑上都刻了什么?
阿布考石碑实际上是丧葬清单,从上可见,丧葬用品之多,应有尽有。现实生活中所需的,死后大都要备着。
长长的送葬队伍,还有子女献祭
吃穿用度不能少,象形文字形象地描绘出陪葬物品
11行象形文字中写到:几千个面包、几千罐酒、几千头牛、几千只飞禽、几千个雪花石瓶、几千件衣衫献给尊贵的阿布考内比特夫之子……
船和佣人,还有神像
沙比提,干活的人也不能少
沙比提,是古埃及陪葬品的一部分,是一种木乃伊造型的小型木佣。用于代替死者在阴间服劳役。
考古学家证实,沙比提有401个,365个仆人(365天每天都有人干活),外加36个工头,每个工头管10个仆人。好家伙,连管理制度都带过去了。
大祭司
大祭司夫妇雕像。这类雕像通常代表君权、皇室成员和贵族,因此常放在大神庙。
巴斯特女神像
喵星人的神圣地位——家园的守护神。
早在前王朝时期,猫在埃及就有代表意义,后来从中王朝时期开始才变为家养宠物。
正因为猫作为居家宠物这一特点,猫与巴斯特女神的形象联系了起来,代表了家园的守护者。
猫木乃伊
乍一看,说实话有点害怕呀!
众神的小铜像
古埃及人相信世界都是众神创造,神的力量无处不在。
自尼罗河从南至北供奉着不同的神,每一种神祇有不同的化身,而神与神之间又可以组合成新的神!
神的小铜像
展品石棺
古埃及诸神崇拜中心分布图
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