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这两天一直在Sir心里。
它让Sir想起一段王小波关于“尊严”的话。
尊严就是,你在任何地方都被当作一个人物来看待,不是一个东西来看待,一个人他过去可能在单位内,在自己家里的时候他有尊严,当他走在街上的时候他就没有尊严了,别人不认识他,就把他当作一个东西来看待。
我希望在任何地方都被当作一个人物来看待,这就是我说的尊严。
60分钟。
来自BBC出品的电视电影——
《死于独特》
Murdered for Being Different
开始叙述前,Sir先问个问题。
看到海报上这两人——脏辫、眼线、纹身,嘴唇上还穿着铁环。
你的第一感受是啥——
恶心?害怕?可怜?
如果Sir告诉你们,他们仅仅因为这身不一样的“打扮”,就被一帮无仇无怨的陌生人围殴,一死一重伤,你的反应又是什么?
Sir没开玩笑。
《死于独特》改编自真人真事。
2007年8月,一个炎热的夏夜,一个20岁女孩,在公园被一群地痞踢死,同行男友重伤——据目击者说,两人当时头部甚至肿胀到分不清男女。
原因只是他们独特的(哥特)装扮。
左为扮演者,右为真人
当被问到为何事隔十年,相关影视无数,《死于独特》还要选择这个事件,编剧是这么回答的——
我们不是想要去窥探这些故事,相反地,我们想重塑它们。
这大概是Sir2017至今看过最“无聊”的恋爱。
男孩叫罗伯特·马特比(Robert Maltby),女孩叫苏菲·兰卡斯特(Sophie Lancaster)。
两人相识于舞池。
都第一眼看上对方。
因为音乐太吵,他们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手掌。
很快就好上。
男孩喜欢画画,他会在女孩的背上画一对翅膀,因为女孩对他来说,就是天使。
女孩喜欢《哈利波特》,她喜欢跟男孩赖在一起读它,然后问男孩,这句对白值几分。
当然也会吵架的。
只是吵架原因比一般情侣多一个选项——
因为他们的哥特打扮,两人走在街上常常招来非议,所以男孩不喜欢出门,女孩不想让步。
她说——
逃避就意味着那些白痴们获胜了
如果你就因为那种白痴逃避的话,你就永远躲着吧
字幕来自电波字幕组
整部电影没有复杂的场面调度,大部分时间,就是两人你侬我侬的面部特写。
笑,哭,闹。
可以看出,除了稍显特别的穿着,他们的相处,都是再寻常不过的情侣模式。
这样的爱情细节写得越平凡,被摧毁时,也就越惨烈。
影片的另一条线,为我们拼凑出这起犯罪的突然。
当晚,男女孩在加油站偶遇一个同龄人,同龄人惊奇于他们的打扮,邀请一起玩。
一行人来到公园,这里有更多伙伴。
绝大部分人都对两人的加入表示欢迎,只有一两个人表示反感。
反感天然具有煽动性。
慢慢地,越来越多人加入排斥,排斥变成躁动,躁动变成怂恿,怂恿变成挑衅——敢不敢,敢不敢给这两个“非主流”一点颜色看看。
最后,悲剧发生了……
注意,施暴过程中,暴徒的脸上并不是兴奋,是恐惧。
为什么?
因为这场暴力对他们来说,并无快感,暴力不过是一种从众的选择,如果我不做,我将面临被小伙伴踢出“主流队伍”的危险。
《死于独特》并没有像同题材的《小男孩之死》,用大量笔墨讨论对青少年犯罪的司法局限和家长包庇。
或者像其他青少年暴力犯罪电影,谴责罪犯暴行,挖掘暴行成因。
它让我们看到世俗(偏见)对“非主流”的残害,但更可贵是,拍出了“非主流”背后与大众无异的情感。
这一幕我们一定心有戚戚——
为了买到《哈利波特》终篇,男孩一个人等到午夜,这样书会打折。
钱花光了,他没钱坐公交,一个人走回来。
女孩问,来回(都是走路)吗。
男孩点点头。
女孩又问,那可很远啊,外面还下着雨。
男孩回答,所以呢?
接着,两个人赖在沙发,读最后一本《哈利波特》。
这不就是普通人爱情最简约而精到的描述?
当一个人学会克服自己的弱点,试着去讨好一个人,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牺牲,却是实实在在的心意。
冷静,不戴有色眼镜,正是《死于独特》与基于该事件的其他作品最大不同。
它不是一首声泪俱下的哀歌,也不是一篇青筋爆裂的檄文。相反,导演只想把我们带到历史现场,见证一段“特别”爱情“不特别”的质地。
这也是事件发生十年后,当事人罗伯特一直拒绝媒体访问的原因。
他并不想悲剧归因于“独特”。
索菲并非死于“独特”。
对独特的界定,是不是一种多数人的暴政?
影片最后,《死于独特》还是留给我们一个善意的结局。
罗伯特伤愈出院。
他重新戴上骷髅头戒指,穿上黑皮靴,画上眼线。
这次,他没有像以前一样逃避人群,而是径直地走上潮来潮往的大街。
但真实生活中——
过去十年,罗伯特住在事件发生的公园附近,偶尔还会担心,会不会又遇上那些重获自由的暴徒。
五年前,他还曾收到两个无期徒刑罪犯寄来的道歉信,他直言那是他读过最恐怖的东西。
身体创伤早已恢复,心理创伤却让他不得不一直服用抗抑郁药物。
他打算搬去美国,那样,好像,似乎,大概,能开始新的生活。
我希望在任何地方都被当作一个人物来看待,这就是我说的尊严。
今天,我们因为一个人的穿着,发型,把他(她)归类为“异类”,恶心他,孤立他,打压他。
那明天我的肤色、户籍,甚至爱好、收入,会不会也成为被犯罪的理由?
一个成熟的社会,可能有“主流”“非主流”之分。
但一定不会规定所有人必须随大流。
把人真正当“人”看,捍卫他的“不正常”的选择,也就是在保护你的尊严,保护你正常生活的权利。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库布里没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