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灿烂的阳光、别有情调的老别墅,还是那铺满山岗和海滩的花儿,你可以去追问每一朵花,每一棵树的名字,也可无所事事,在柔软时光中静静地感受心跳的脉动……
网上各种版本的攻略还没有完全记下,很多关于厦门文艺邹邹的书本还没有接触,未来一周预报的天气还没有“风和日丽”……似乎什么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就这样出发了。
飞机晚点,到达厦门的时间已是凌晨一两点,客栈的老板没有睡觉,等着我们,还特地出来接我们。人很温和、友好,在黑咕隆咚的厦门,这样的第一印象大概是比较好的。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餐,按照本来计划和不靠谱地图指示,拖着行李前往厦门大学,结果却走到一个据说是学校后门的隧道口,而不得不改变想法——禁止入内。真有一种“此道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霸道范儿,可内心却是一万只“草泥(消音)”奔腾而过。要知道,这个小破道,连个出租车的影儿都没有看到。何况阴雨蒙蒙,总归是给心情增加阴影的。
终于,还是搭上了出租车、乘上了轮船,抵达了鼓浪屿。穿街走巷,随处可见的游客,和操着一口闽南口音的本地小商贩,让整个小岛热闹着,却没有喧哗感。一些中年男人、妇女,挑着箩筐,随街巷两旁卖起了不知名的水果、小吃,有的也叫喝着尝尝,突然有人叫道城管来了,只见那些小商贩立马没影,挑着箩筐跑进了更小的巷子藏起来了,就好像“打地鼠”的游戏,当然,并不是暗指那些商贩是地鼠,只是觉得他们与城管之间的关系,略有意思,生活如同游戏一般。
按照指示信息,总算找到了下榻之处:安静清新的巷子,文艺有feel的旅馆,螺旋式的楼梯,茶座、观景的露天阳台、干净的装修,如此,心情舒畅,钱没白花。
旅馆的老板免费送给我们手绘地图,带上它,便开始了“小岛迷失”之旅了。
鼓浪屿随处可见的是:看地图的游客、拍照的游客和问路的游客。
在路上,总会听到“哪哪哪怎么走”“天哪,我怎么又回到这个地方了”“又看到这个店了”……似乎来这里的人,不迷上一次路,不问上一次路,都不算真正来过。
在鼓浪屿,感受不到钢铁、水泥构造出来的巨型“怪物”,什么都来得小,来得别致,一贯南方“小家”气质。每一条巷子,感觉都有被岁月年轮磨过的痕迹,置身其中,似是能带来内心一些微妙的触动。每一幢小楼房,安逸幽静,即使从外面看上去,对房子里的“装修摆设”却也是充满憧憬,总觉得这家的主人想必也是有故事的人罢。
有的老别墅,年代悠久,而今已被改造成旅馆、咖啡店,或是婚纱照的取景地……如果以前的老主人知道了,不知道会作何想。
这家店颜色很丰富,各式各样的糖果颗粒总能让人很有“食欲”,价格有点小贵。
鼓浪屿的小吃大多集中在龙头路,根据蠢萌蠢萌的手绘地图,走到快天黑才接近这个地方。有美食的地方总会有“疯狂的人类”,我想这里大概是游客密度最大的地方了吧。
都说,来鼓浪屿一定要买一个本子,去盖章。可是真正做起来时,才发现文艺青年没那么好当。一个个找店名,找盖章,走得腰酸腿疼,幸运地是,有的老板、店员客气热情,还给我们免费试吃。心想,如果把这一个盖章本盖完,没准肚子也能吃饱了,哈哈。
漫步小巷,逛着小店,盖章盖章盖章盖章盖章盖盖盖…
第二天,天气转晴了,再一次穿街走巷地,来到了菽庄花园旁边的海滩。
在沙滩晒太阳、踩浪花、玩沙子、拍照……人生在世,确实应当及时行乐。因为,没准那个旁边叫着你“阿姨”的小屁孩哪天就长大了,而你却成为那个走三步便要问“菽庄花园怎么走”的老年人了。
嗯。在这个什么都刚好的年纪里,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鼓浪屿,一座文艺的小岛,不停地迷路,不停地找路,绕来绕去,兜兜转转,回看地图才发现走遍了大半个岛,想来也有点佩服自己。
鼓浪屿,一个著称”猫岛“的地方,可是却没有看到猫的身影,甚至是猫叫声都未曾听见,也觉得有些奇怪。(疑问脸- -)
逛得差不多了,收拾行装,沿着小道前往码头。在路上,常会遇到拉着推车的中年男人,推车上装满了石头、沙子,他们叫嚷着前行的人们让道,似乎片刻不容耽搁,他们大概也是想借着前行的那份动力,一鼓作气跑下去,减轻一点劳累感罢。细观,这是一个没有汽车,甚至是连自行车都罕见的岛,物品大多都是靠人力输送,如此一来,大概也能理解岛上价高的缘由了。
靠海的道人很少,已然感受不到鼓浪屿浓郁的小清新味道,吹着海风,散着步,聊着天,不赶路,只作一个游客。
每一次遇见,都希望能把握时光,每一次离开,也都愿不留遗憾。
一些文字,一些随拍,一些感想……
这就是我们走过的很多人走过的鼓浪屿。
或许类似,但在我们的记忆里却是special part。
起文初衷也是,纯粹记录,留作回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