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最初听到这句话是源于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我非常认同,不过电视剧里的“为子计深远”则是深宅里的勾心斗角,不敢苟同。看了深宅剧、宫斗剧之后,深感还是生活在现代的女性幸福,不必斗来斗去,毫无自由、毫无地位,像我这种性格的,估计第一集就开挂了。
父母对孩子投入多少精力,将来可能就会有多少的回报,为什么加个“可能”呢?前提是你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是正确的,才会是有效的,才会有正比例的回报。做教师,要先有教师资格证才能上岗;做医生,得有医师资格证;做会计,得有会计证……总之,各行各业都得持证上岗,唯有做父母例外,都是“无证上岗”,而且队伍庞大,门槛极低。但这都不重要,只要肯付出,肯对孩子负责,愿意为孩子学习,也并不妨碍做个好家长。
“可怜天下父母心”,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好前程,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赤诚之心,这无可厚非。如果自己的孩子智商正常的话(其他情况除外),对于小学阶段孩子的学习,睿智的家长这样做:
一.重习惯。不要盯着三、五分不放,我认为孩子能考到九十分左右就已经很棒,不必非得九十九、一百,真没意思,哪怕一二年级都考双百,学习的习惯不好,到高年级、初中,成绩还是会下来。好的学习习惯,诸如坚持读书、专心听讲、善于思考、认真书写等。
二.重兴趣。学生在学校学习一天已经很累了,回到家还要没完没了地刷家长买的资料,不过两、三年,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遗失殆尽,剩下的几年该怎样度过?如果孩子哪科薄弱,可以针对薄弱的地方加强巩固一下。还是建议孩子目前学习还跟得上的话,不要再“挤”孩子,为了提高那三、五分,而磨灭孩子学习的兴趣,真可谓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三.重体验。“百闻不如一见”,在学校老师教的是学科知识,而对生活的体验全靠家长。生活中目之所及、耳之所闻,无非“形”与“数”,这是数学研究的两大领域内容——空间形式、数量关系。而语文中的作文,也是一靠阅读积累,二靠情感体验。所以,家长要舍得花“时间”陪孩子。
四.重身教。“身教重于言传”,道理讲得再多,不如父母亲身示范。孩子就像一面镜子,父母的一切优缺点都在孩子身上折射出来。你总是要求孩子读书,而自己从来不读书,孩子如何能心服。甚至,有的父母是负面榜样。试想一下:当孩子知道家长是因为打麻将而忘记接自己放学回家,孩子会怎么想,你说的话他(她)还会服气吗?
所以,父母如果真爱子,请为之计深远。不要再纠结那几分的差距,把目光放长远些,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多一些陪伴,为孩子做一个积极、向上的正面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