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土地肥沃,为何直到近代才出现闯关东?决定性原因绝非苦寒

白山黑水,已经成为我们的重要粮仓,实际上,百余年前,那里仍然是一片荒凉的土地。清宫剧中,充军发配的犯人,往往会发配到宁古塔去,一听“宁古塔”三字,犯人便立马没了精气神。宁古塔,在今天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个犯人,从京城长途跋涉走到牡丹江,确实考验人的毅力,到了那里,要屯边、要修城......在那个年代,能在冰天雪地中生存下来不是件容易的事,苦寒之地可不是白叫的。

我们是一个农耕民族,有个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农耕时代的普遍追求。这种心结,形成了浓郁的乡土观念,不到万不得已,没人愿意远赴他乡为异客。

但是,在十九世纪初期,黄河下游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河北、山东一带受义和团、八国联军等影响,许多人开始背井离乡,北上出关,轰轰烈烈的闯关东开始了。近年,以此为题材的影视剧也出现了不少,比如《闯关东》,还有最近热播的《老酒馆》。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何十九世纪之前没人“闯关东”呢?

其实,严格说来是有的,巧合的是,第一批“闯关东”的人,也是在山东海渡过去的。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在武王伐纣,周代商后,他便率领五千商朝遗族自山东扬帆,来到了朝鲜,建立箕氏侯国,这应该是有明确记录的中原地区第一次大规模向东北方向迁徙了,这是东北文明的开端。

从箕子朝鲜开始,中原与关外联系逐渐加强,但是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移民现象,直到十九世纪初期,闯关东才成为一种大规模潮流。其原因,笔者看来,主要是两点:一是民众不愿去,二是关外文化与中原不同。

一、中原民众为何不愿去?

首先是心理上就不接受。生于斯长于斯,中原民众早已习惯了固有的耕种模式,成为天朝上国的子民这是一种荣耀。以唐宋为例,大量来自番邦的人,比如高句丽、日本、甚至波斯开始长住中原,中国成为他们的心中圣地。所以,在中原人的意识中,外围皆是番国,没人会抛弃这么优越的条件。

其次,七大姑八大姨的都在近处,远赴他乡,意味着一切从头开始,搬家穷三年,何况是举族远迁,古代“番邦”皆落后,尤其医疗水平远落后中原地区,长途跋涉的结果,很可能就是灭族之难。

再者,从农耕技术角度出发,我国古代农耕之所以一直这么优秀,就是因为有先进的历法。但是,这历法是有地域局限性的,它是以中原地区为基础的,换句话说,《二十四节气歌》在黄河流域用于指导耕作,一点问题没有,但是大唐安西都护府的子民如果原封不动的沿用,保准它颗粒无收。

二、文化存在差异

从历史上看,中原一直是东北地区文化的引领者。在这三千年里,有三波影响最大。

1、箕子建立侯国

箕子是商纣王的叔叔,很有才干,国内很有名望,奈何不被纣王重用。牧野之战后,周代建立,箕子奔朝。他带去了中原大量的先进技术,比如农耕、医药、占卜、各种律法等,教化人民,使中原风俗在朝鲜得以铺开,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朝鲜才有了“东方君子国”的称号。这是整个东北文明的发端。

2、两宋时期的对峙

两宋是一个悲情的王朝,围绕燕云十六州一带,展开了激烈的角逐,自赵匡胤后一百多年,终于耗死了辽国,看到机会的北宋,便和金人签订海上之盟,约定共同灭辽,结果是辽国确实灭了,但没过几年,金兵南下,引发了靖康之难,北宋也被灭了。

契丹怎么就这么难打?要知道,当年那个偷羊贼安禄山,一个鸡鸣狗盗之辈,率领了大唐实力最弱的边军都打的契丹不敢抬头。即便是安史之乱时期,他们依然不敢趁机南下,直到唐朝灭亡,他们才抬起头来,足足被压制了三百年!

自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这里便成为赵匡胤挥之不去的梦魇。

为何长城沿线这么难打?

说到根上,好多汉人来到了契丹地界上,尤其在赵匡胤、赵光义哥儿俩灭北汉、毁晋阳后,许多门阀氏族北迁,许多人在辽国做到高官,形成了新的门阀,比如韩、赵、张、刘。这种杂居的情况,将中原的先进文明带入辽国腹地,也使得他们彻底接受中原文化。举个例子,辽国的许多制度其实和北宋差不多,到了后期,它都懒得铸币了,直接沿用北宋货币。

就文化的散播而言,两宋与辽、金的对峙,可谓是一种承上启下的关系了。

3、女真、蒙元汉化入关

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的时候,他想大规模推广养殖业,让北方广大地区都种草放羊,结果非但没推广下去,还主动选择了向中原学习,各种典章制度向中原靠拢,但是忽必烈的后代陷入摇摆中,元朝不过百年而亡。

崛起于建州的女真,在入关之前,已经开始熟习中原文化了,并对元朝的失败做了研究。

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讲,清兵入关,是中原文化史上的一个重大影响事件。对于蒙古游牧民族,清朝统治者采取了中原惯用的姻亲策略,是为满蒙共治。

这种策略的实施,使得几千年的北部边患彻底解决。行政上没有了阻碍,人员与物资的流通就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了。

当山海关不再是边关,当蒙清贵族吟诗作赋,当中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标准的时候,无论什么禁令,在文化面前皆不堪一击,闯关东、走西口......也就到来了。 

小结

当初,炎黄部族也就生活于黄河中下游一带,几千年来,华夏文明生生不息。从箕子入朝算起,文明的种子开始发芽,历经两宋长成参天大树,有清一朝,终于开花结果。站在这个角度上讲,其实闯关东更是一种融合的结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29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780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001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593评论 1 28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687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679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667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26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872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80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46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19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658评论 3 32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6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95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275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0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