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悉达多是高贵的婆罗门,他想要找到内心生命的源头,神秘的自我。于是加入了沙门,经历了苦修之后,发觉刻意禁锢欲望,刻意禁锢自己,这种外部的力量无法让他的内心真正圆满。放弃沙门生活的他,经过与佛陀交谈之后,终于踏上了自己的路。
此时的他摒弃一切知识,一切学说,一切老师。不再通过借助外界的帮助苦苦探索,而是回到了自我之中,听从内心的声音。回归自我,感受到了世界的统一性,这是他的第一次觉醒。
听从内心的悉达多,跟随感官的召唤,沉浸到财富,肉欲,情欲的尘世。这是一次新轮回,将觉醒的悉达多,那个坚韧不拔的沙门腐蚀殆尽。尘世的欢愉带来了空虚干涸的灵魂,再也感受不到心灵源泉的悉达多以自杀的企图坠入河中。
河水拯救了这个腐烂不堪的中年富商,悉达多经历了第二次的觉醒。历经了苦苦探寻的青年时期,淫靡腐化的中年时期,此时的悉达多已是半圣之境。他看那芸芸众生时,不再鄙夷他们的愚昧,不再嘲笑他们的盲目,不再讽刺他们时刻受欲望驱使。因为他知道,这就是人啊,这就是自己,那些人都是自己。
悉达多平静的岸边生活随着一个人的到来而彻底破碎——他的儿子。受本能的驱使,悉达多再次失去了平和与安宁,心心念念着他的儿子,渴望享受与儿子相处的时光。求而不得的他深受痛苦和煎熬,再次堕入尘世轮回。他由此想到自己的父亲,也是在孤独寂寞和对儿子的思念之中老去,悉达多也将经历此种痛苦,他意识到了新的轮回开始。这就是命运,每个人都将走向属于他自己的归属。悉达多在河边静坐,聆听千万种尘世之音,他听到了全部的声音,也就听到了世界的统一。他的最终觉醒随之而来。
这最终的悉达多,不爱知识,不爱人类的言语,不爱思想,可是他爱一切自然而然的存在。他有对生的爱,对死的爱,对卑鄙的爱,对崇高的爱,对肉欲的爱,对灵魂的爱,对一切一切自然存在的爱。他爱石头的坚硬,爱泥土的柔软,既爱草木的繁盛,也爱草木的枯萎。不再与命运抗争,接受所有,融入统一。
悉达多说:爱,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东西。我不想看透这个世界,不想蔑视尘世万物,我只想爱这个世界,借由爱来观察世界,观察万物,观察自我。
是观察,而不是探寻。是当下,而不是远方。是以万物为我,而不是以我为万物。这是最近几天,悉达多对我的耳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