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

        青年悉达多是高贵的婆罗门,他想要找到内心生命的源头,神秘的自我。于是加入了沙门,经历了苦修之后,发觉刻意禁锢欲望,刻意禁锢自己,这种外部的力量无法让他的内心真正圆满。放弃沙门生活的他,经过与佛陀交谈之后,终于踏上了自己的路。

        此时的他摒弃一切知识,一切学说,一切老师。不再通过借助外界的帮助苦苦探索,而是回到了自我之中,听从内心的声音。回归自我,感受到了世界的统一性,这是他的第一次觉醒。

        听从内心的悉达多,跟随感官的召唤,沉浸到财富,肉欲,情欲的尘世。这是一次新轮回,将觉醒的悉达多,那个坚韧不拔的沙门腐蚀殆尽。尘世的欢愉带来了空虚干涸的灵魂,再也感受不到心灵源泉的悉达多以自杀的企图坠入河中。

        河水拯救了这个腐烂不堪的中年富商,悉达多经历了第二次的觉醒。历经了苦苦探寻的青年时期,淫靡腐化的中年时期,此时的悉达多已是半圣之境。他看那芸芸众生时,不再鄙夷他们的愚昧,不再嘲笑他们的盲目,不再讽刺他们时刻受欲望驱使。因为他知道,这就是人啊,这就是自己,那些人都是自己。

        悉达多平静的岸边生活随着一个人的到来而彻底破碎——他的儿子。受本能的驱使,悉达多再次失去了平和与安宁,心心念念着他的儿子,渴望享受与儿子相处的时光。求而不得的他深受痛苦和煎熬,再次堕入尘世轮回。他由此想到自己的父亲,也是在孤独寂寞和对儿子的思念之中老去,悉达多也将经历此种痛苦,他意识到了新的轮回开始。这就是命运,每个人都将走向属于他自己的归属。悉达多在河边静坐,聆听千万种尘世之音,他听到了全部的声音,也就听到了世界的统一。他的最终觉醒随之而来。

        这最终的悉达多,不爱知识,不爱人类的言语,不爱思想,可是他爱一切自然而然的存在。他有对生的爱,对死的爱,对卑鄙的爱,对崇高的爱,对肉欲的爱,对灵魂的爱,对一切一切自然存在的爱。他爱石头的坚硬,爱泥土的柔软,既爱草木的繁盛,也爱草木的枯萎。不再与命运抗争,接受所有,融入统一。

        悉达多说:爱,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东西。我不想看透这个世界,不想蔑视尘世万物,我只想爱这个世界,借由爱来观察世界,观察万物,观察自我。

        是观察,而不是探寻。是当下,而不是远方。是以万物为我,而不是以我为万物。这是最近几天,悉达多对我的耳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内容简介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嬉皮士运动如火如荼,甘地等人成为一代嬉皮士的精神偶像。与此同时,在文学领域中,赫...
    寂寞找煙抽阅读 1,249评论 0 0
  • 一周目 2017.2 第一部 1 婆罗门之子 1.1 悉达多(名意为“一切义成”)始于俗世的富盈状态,他人(包括似...
    弦安阅读 1,519评论 0 4
  • 这是19年读书计划第13本书。 如果你年轻、英俊,家世显赫,受人爱戴,有着可预见的美好光明未来...
    韩先生1990阅读 1,506评论 0 2
  • 赫尔曼·黑塞在1946年以《玻璃球游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5年前,亦即1921年他处于自己的创作危机中,正接受荣...
    天水碧阅读 1,339评论 0 5
  • ---年少时一心摒弃自我的悉达多(有多少人依然在这条路上?我瞥见自己的影子): 悉达多只有一个惟一的目标——使“自...
    我心粲然阅读 1,977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