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要以为生活的环境就是世界的全部,世界何其大,我们何其渺小,只能通过看、听、感觉去感受世间万象。
中国人太多,越是深入感受社会的公共服务体会就越深。早晨上班,十几分钟的车程,若是稍微慢悠点吃个坐餐,赶到公交站只能拼命地挤进去,稍微犹豫下就别想上车了。
上了车之后,也别想再动了,有个脚可以平稳站着的地方就不错了,最难受的是路程长还堵车时间长。有时,堵车很久,车里面唉声叹气,那些时刻我好像下车走呀,可是公交不可让你随便下,而且你下去后也别想准时到公司。
逢上周末,一早去参加个散步活动,六点多点,初冬早上,路上行人稀少车辆不多,没有充斥空气的汽油味,上了公交,车上人少,一路都不拥挤,可能因为早,司机师傅开得慢悠悠。
那时,忽然体会了慢之美,在悠闲中的每个人可以感受生命的气息,干净纯粹,不那么急着追逐唯一速度。
02
慢,不意味着闲而无事,慢对应的是急,太急了,就来不及体会世间的美好。
很多人都已经说过,生活的许多美好其实都是无价的。我想说,时间就是无价却又是最宝贵的,有时间去享受那些美好,那么美好也变得无比宝贵。
蒋勋在《品味四讲》中写到:我最喜欢的一种古代建筑是亭子,它就是告诉你不要再走了,你“停”下来,因为这里风景很好,你看一看风景吧。所以特别注意一下,速度快,并不是进步的行的美学。
冯唐在《活着活着就老了》书中写到古巴,城市干干净净,交通不便,人们一上午大概只能办一件事。等到卡斯特罗去世后,古巴人民可能一上午可以办四五件事了,但是至于到底他们幸福不幸福就真的不知道了。
幸福这事儿啊,真的是因人而异,你我理解和感受总差别很大。
03
作为现代人,时常可能觉得比古代人就一定幸福。现代社会物质已经非常富足,只要你有银子,在物质享受的追求上可以无休止,同样一个物品,有了一般的还想要有更好点的,有了更好点的还想要追求豪华级别的,当然往上还有很多豪华级别的。
于是在这种追求中,人便被物质所困住,所有的物质享受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只有拼命挣钱才能满足你的物质欲望,所以有了许多的无奈,觉得生活逼迫得我们想慢一点都慢不下来,身后似乎总有个声音在催促着要赶紧赚钱。
古代一盏青灯伴着发黄纸书可以满足一个人的晚间生活,而现代人呢,总觉得时间太短了,晚上熬夜凌晨都还觉得时间不够用,黑夜已经当成白天度过,实在是有种莫名的悲凉感。
电灯发明后,人类生活获得极大改善,再也不用点着昏暗的油灯忽闪忽闪的,再也不用感受夜晚漆黑的不便与孤寂。
可是,这样的发明加上我们对于速度的过度追求,人好像再也难以回归自然状态了,夜晚与白天一样被日光灯的苍白光亮包围着,眼睛一刻也难以逃脱各种电子屏幕的光亮直射。
04
慢一点是一种心境,我们无法再回到过去也无需回到过去,因为,根源不在于客观而在于主观的选择。
各种伟大的发明和物质的富足,并没有阻碍我们慢一点,反而经过我们的有效选择可以更加有助于我们慢一点。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连接大千世界的无限可能,也大大方便了我们搜寻信息和物品交易,他的伟大性毋庸置疑。而无目的性地利用和有目的性地利用就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结果,无目的性地扎进网络的海洋,你总感觉停不下来,点了又点,时间也就悄无声息地流逝了,而你最终啥也好像没有做。
而有目的地利用,则大大节省了时间,省下来的时间我就可以让生活慢一点,去好好地感受生活的点滴、体味过往的美好。
又比如,我在走路散步时,是奔着一定要完成多少时间或者步数的心境还是慢一点的心境,效果则又完全不同,外在限定性容易让你我总是在匆忙之中走过,不留下丝毫的心灵印记。如果,慢一点走,沿途欣赏那些人与物,这段路便让你获得不一样的收获。
《品味四讲》的结尾强调:当心死亡的时候,就是在忙碌的状态!可是,忙,是心情的一种感觉,我们可以联系在任何速度加快的状态里,都不要让自己觉得忙碌。
最后,不要立即就认为自己没有选择,我想说,选择从来都是自己争取去做出的,也许选择之路很长,但是你要有心,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