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赵欣 ,两岁男孩的妈妈,正面管教家长讲师,青岛37度妈咪正面管教创始人。
正文开始
本文继续上篇关于手机的文章《嗨!你家孩子爱玩手机吗?》,继续聊聊自由、平等和尊重事情。
在一定的界限范围内,给到孩子足够的自由,会赢得孩子的合作。
因为足够的自由,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平等和尊重。
首先是享受权利的自由,界限之所以能奏效的前提,就是我们做到了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让孩子享受和父母一样,享受玩手机,看视频的自由。
当这个界限(规则)树立起来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可能会挑战规则,这是非常正常的,孩子就是通过试探来了解界限所在,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守住规则和界限,整个过程比较困难,但这个阶段过后,规则会重新树立起来。
当然,再过一段时间,通常比第一个阶段要长一些,试探规则的行为会再次出现,如此循环往复,只要大人守住了界限,规则就会不断的内化,直到某一天,即使偶尔打破规则,也会很快恢复。
比如,我儿子已经习惯了手机每次可以玩5分钟之后,一段时间几乎忘记了玩手机,可是大概两三周以后,突然有一阵子,又开始疯狂的玩不够,即使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这个过程还是会很困难。
你会陷入到某种状态里面:焦虑和恐惧。
焦虑的是,怎么又玩起来了,之前的规则已经形成了,怎么又打破。
恐惧的是,你对自己重新帮助孩子树立界限感产生了怀疑。
这些都很正常,尽我所能守住界限,孩子会哭,会反抗,会用各种可能的方式试探,而我们只需要温柔而坚定的告诉他,我们的规则是什么。
这个过程其实很快就过去了。
然后又是一个看似很规则的阶段。
但肯定不是每天都100%遵守规则,也完全没有要必要,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
这就是我想说的重点,我们需要给孩子偶尔打破规则的自由。
你没看错,规则形成之后,偶尔允许孩子打破规则,反而会帮助孩子更配合。
其实,这其中的智慧就在于,我们对孩子的信任,信任孩子可以尊重规则,在一定界限的自由中,孩子可以自己回到规则上来。
有那么几次,儿子想玩手机,定好5分钟闹钟,响了之后,儿子会说,没玩够,我会让他再定一次,问他,闹钟响了怎么办?回答:不玩了,给妈妈;但响了之后,他会反悔继续说没玩够,我重复上述对话,大概到三四次,儿子会在闹钟响了主动还给我。
想想我们大人也是一样,偶尔,我们也会打破既定的规则,但不代表我们不会尊重规则。
在这个意义上讲,孩子和大人一样,获得了被允许偶尔打破规则的自由,他不会辜负我们的信任,会主动回到那个规则上来。
这个度如何把握,真的要看家长自己对孩子的了解和观察,以前,我只要拿起手机,我儿子就扑上来要玩手机,现在只要他有感兴趣的事情做着,我也能很淡定的玩一会。
他会认为手机这事他和妈妈是平等的,我现在不玩,想玩的时候也能玩,或者他会主动要求,妈妈不要玩手机,陪cancan,貌似这样理智的对话情景越来越多了。
托马斯中文版在看了一个多月以后,儿子主动要求不看了(绘本和模型依然是每天的最爱),而我也主动把中文视频时间换成了小猪佩奇,真的是每个孩子都爱佩琦。
每天两集的频率,看完了自己会关掉ipad,有时候要求多看一会小鸡蹦(一款手机科普,里面只有一本电子书,自己取名小鸡蹦),看完了自己关掉。
周末的时候,偶尔他会要求多看一集小猪佩奇,我们也会给他自由,有一次多看了两集,我们也很淡定的让他看了,看完之后再看一个小时候的视频,自己主动就能关掉了。
其实这个过程就是战胜了自己的焦虑和恐惧,“担心失控、担心眼睛看坏、担心上瘾、担心规则无效”的那些恐惧和焦虑,一旦我们自己做到了自由和界限的平衡,孩子自然就能学会合作。
孩子的行为,某种程度上就是大人内心的某种投射。
所以,我们通过孩子可以觉察自己,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孩子 ,这是一个积极的正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