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朋友买了一箱五粮液。
然而,封口是开的。我心里有点不踏实了。
其实,开口我是知道的,我也知道这是没有一点问题的。但我应该提前和他说下,让他提前知道这种状况,这样他心里就会清楚怎么回事了——但现在搞得好像我是弄虚作假一样,让送礼的不踏实,让收礼的也不放心。
尽管我知道这些这些东西来自于哪里;尽管我知道这东西要去到哪里;也尽管我在心里劝慰自己“没事,都是熟人之间的行为,不必太刻意强调”——但关键是他们不知道啊。
所以,我知道,我又犯了当年自己类似的错误。
当年,别人问我有没有做过某一件错事,我信誓旦旦的告诉他“没有”。之所以敢信誓旦旦,那是因为自己真的没有做那样的错事,“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我觉得自己光明磊落,行端站正。但是我错了,我不是那样的人,不代表别人不是那样的人。“别人借用我的名声做了那一件错事”。事实打了我的脸,我无地自容。
这件事让我清醒了很多。“防人之心不可无”,自己不做坏事,不代表别人不做坏事,也不代表别人不会来加害于我——尽管别人会认为这种加害是一种无心之举。
所以,我便下了决心,“不和烂人纠缠”——这是上次事件给予我的教训。
而今天,我却又犯了一次同样的错误,虽说不是烂人,但也实属不该——不该私自做主,不该没有提前告知,不该想当然地认为没事。
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还是要提前沟通。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而我现在就属于踏进了同一条河流;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而我却又一次把别人当作了“和我一样的同一片树叶。”
“吃一堑,长一智。”同一个错误,还是不要多次再犯了。
总觉得今天的事情有点欠妥。
还是赶紧拿起电话,和朋友说个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