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毕业才四个多月,我已经连续收到了两张结婚请柬。
女主人公都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起熬过了高考,共同用电话联结了彼此大学四年的生活。
最后的结局,是她们撇下单身的我,又双叒叕和自己故事里的男主人公成双成对。
目视着我刚入账的工资便要以份子钱的形式转移她手;她们从改微信群名开始无孔不入地向我催婚;我心里还是为她们高兴的。
不过,倒不是身边所有朋友的情路都如此顺畅。先前,也跟一个认识很多年的朋友畅聊过彼此的爱情观。
她当时正跟交往了三年的男朋友闹矛盾,男方撂下话: “其实你也没有那么特别,要不我们就算了吧!”
朋友在咖啡厅里眼带泪花地问:“难道谈恋爱是一个祛魅的过程?”。
我听完了来龙去脉后,开始也心有疑惑: “是不是一旦捅破了距离的薄膜,原先的神秘和景仰也就荡然无存了。”
最后两人的结果可想而知,男朋友变成了前男友,一个提出,一个碍于面子不挽留,分手的局面就这样水到渠成了。
眼观身边朋友的感情史,很多时候我是困惑的。为什么有人能从校服到婚纱,有人却只能半途草草退出另一个人的人生。
Part.2
“谈恋爱是一个祛魅的过程?”
我在一次线下会面上,带着这个问题和两个朋友截然相反的感情史,问过一个我非常崇拜的前辈。
她抿了抿嘴,才说:“别对所有的感情都一概而论,无论多匹配的两个人都会有摩擦。不同的是,性格能互补,三观能契合的人能让摩擦变成磨合,而另一些人,不合适又无法磨合,摩擦就会变成难以逾越的深渊。
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个人是独立的个体,每对情侣也是独立的群体。
听完之后,我一副原来如此的醒悟状。
人要找到能与之match的另一半,两个人的感情往着好方向发展的概率才会增大,有的人一下子就遇到了,有的人兜兜转转还在寻觅。
这不是你好不好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你能不能遇到对的人。
线下活动结束回去时,我恰好路过XX一中的校门口,当时正值放学的高峰期,整条路十分拥堵。
我下意识地朝窗外看,目之所及,全是整齐划一的校服和年轻的面孔,中间不乏有并排而走的小情侣。
透过他们,好像看到了别人的影子,两个人能走到一起要有缘分,但关系能不能长久取决于双方是不是可以互补和磨合。
其中一个寄给我结婚请柬的朋友,是个大大咧咧活泼开朗的姑娘,相反,她的男朋友却是个沉默寡言的人。
两人的结识起源于一场志愿者活动。
Part.3
那次志愿者活动有八个人,三男五女。基于大家互不相识,带队的人就随机帮他们两两组队,然后各组领着分配的任务去完成。
朋友和那个男生分到了一组。
两人倒是很默契,一人专注于说,一人忙着做事,等朋友醒悟过来时,人家已经做完了所有的事。
之后又在活动中有过几次碰面,朋友果断向人家要了联系方式。当时我们是在电话里讲的这件事,我笑着打趣她:“你什么时候变这么主动了啊?”
“因为我越来越发现他是个有趣的人,慢慢接触就越来越喜欢。”朋友在另一头连忙解释。
后来冰山男终于开窍了,两人一来一回顺其自然就走到了一起。
在我看来,他们是性格完全相反的两个人,一个热情如火,一个冷若如冰。看似不交集,但每当朋友随口说一件事情,男生表面没有回应却用行动去做了。
没有花言巧语,而是付诸行动,这对于一个女生来说,完全就是俘获。
谈恋爱的过程,说白了就是你更深入去了解另外一个人的过程。包括他的缺点,他的品性,他的美好,你都会重新认识。
你们会有争吵和失望的时刻,也会有在一起时分分秒秒都妙不可言的时候,这是由你们两个人决定的。
我们要学会接纳“常态”,对两个人菜米油盐的生活塞上期待,因为在一段恋爱中,趋于平淡的只是生活,不是那个人。
Part.4
一段恋情最开始的彼此喜欢,是有附带景仰或者崇拜的成分在的。
对方可能是颜值、才华、人品等其中某一方面吸引了你。
但仅仅以其中的某一点来维持恋爱关系,是远远不够的,这无关乎距离的长短,是你能不能在对方身上找到其他的吸引力。
导致那唯一的一点吸引,也慢慢摇摇欲坠。
前段时间,和朋友一起在追《妻子的浪漫旅行》,刚开始看只是为了打发吃饭时无聊的时间,追了两期后,莫名就喜欢谢娜和张杰的夫妻模式。
说起张杰时,谢娜无时无刻不在开启炫夫模式,她的眼里有星星般的光芒,那已经不仅仅是基于喜欢的爱意,更是在平淡生活里互相给予的吸引。
他的歌唱才华使她崇拜,她的“捧哏”天赋令他宠溺。
这是一段恋爱乃至婚姻中,最美好的相辅相成。
恋爱并不是只有热恋期才最令人觉得妙不可言,后续过程中你像宝藏男孩或者女孩一样在平凡生活中不断给予对方的神秘感,才是一段稳定关系里的最好保证。
我不是没有那么好,是你还没发现我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