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育工作从毕业到现在中间虽有间断,但算来做的时间也有四年多的时间,见过无数孩子与家长,之前总半开玩笑说,一般那个家长能报名大眼一看,或是聊几句就能知道,家长重视孩子跟不重视表现都是不一样的,或者自从孩子的感觉就能看出来.
今天想分享的是早期陪伴对于孩子来说多么重要,之前一本书<梦会知道答案>提到如果经常做跳楼或蹬空的梦说明这个人缺乏安全感,对于我来说跳楼到没有,蹬空偶尔有,小时候妈妈陪伴还是有的,只是爸爸在外地工作,不经常在家,这或许也是导致我经常不知道怎么跟异性相处的原因吧.一天跟朋友聊起这个事情,朋友说她经常醒来发现自己是拳头紧握的,我问她会不会做那种蹬空的梦,她说会,会有跳楼或是蹬空.后来她回忆自己小时候不在妈妈身边,是在姨家长到三岁才回去的,她还记得那时一直想扒着窗户想回姨家,不想呆自己家里,而且现在虽然跟父母在一起但十有八九总是会因为一些小事而闹矛盾。这让我想起我妹,从小是在我大姑家长到2岁时回来,那时候到没什么,可渐渐大了以后经常放学隔三差五就会跑我大姑家,虽然她的衣服用品都是妈妈为她买还经常跟妈妈吵架顶嘴,总觉得妈妈哪哪不好,大姑就是好.后来大姑有了自己的孩子相比之下确实对自己孩子更好些.
而最近在另外一个朋友Z这边,她跟另外一个朋友一样都是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让婆婆照看,孩子跟自己都很有距离,一个是遇到什么事总要找奶奶,一个是晚上睡觉只找奶奶睡醒看到是妈妈还不愿意.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反反复复都在证明早期妈妈爸爸的陪伴是多么的重要,但很多父母总会以各种理由找借口.
回归到三岁以前教育上来,很多人觉得好像自己三岁以前没什么记忆,所以三岁以前别人怎么对自己也不重要,之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还跟妈妈开玩笑说应该在三岁以前打我,反正我也没什么记忆,后来不管是接触早教还是身边的例子,都在证明三岁以前的重要.很多时候我们成年的一些固定模式也是不经意受小时影响,现行的很多灵修工作坊也是在疗愈儿时所受的创伤.
如果做早教时跟别人聊这些,别人一定会觉得你是在为了让她报早教来吓唬她,现在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的更清楚.会有人说难道我要不工作天天带孩子,那谁来挣钱养家;或是有人说那我就天天陪在他身边.第一对于在职场上的父母而言,工作归工作,下班时间可以放下手机电视好好跟孩子有个相处的时光,或是有选择早教的一定要把握好这样跟孩子互动的机会,如果平时父母帮忙带孩子多,可以提前跟父母沟通带养孩子的大方向,家庭一定要一致,平时学到互动小游戏可以交给父母更促进家庭成员的关系。若是全职妈妈,首先有更充足的时间陪伴,但简单的陪伴是不够的,更多的是利用这样的时间带孩子多到户外走走让孩子能多听多看多感受,半岁以前更多的是以扶触操和音乐为主,不要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会,听觉系统往往在胎中四个多月时就开始形成了.音乐对于孩子来说更是不可或缺.
更孩子相处的方法,例如我们带他到公园,看到落叶,可以让他观察叶子的形状,去触摸他的质感,让他看到一片叶子与很多,至于孩子想像到什么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了,通过更多外界的刺激来激发孩子的各项能力,遇到跟别的小朋友,发生矛盾时,不是意味的哄或是职责而是引导他如何解决显得更重要。这也是我们经常提倡的给予孩子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