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杨再隋老师的《儿童语文重在育人》,文中写道,语文教学干什么?练语习文。目的何在?培养语文素养,滋养儿童心灵。为此,杨老师提出语文教学必须坚守育人观、儿童观和本色观,并指出,语文教学如能做到以上几点,就会有趣、有味、有魅力。老师用精炼的语言论述了此观点,层层剖析,梳理透彻,以理服人。
我深以为然。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尤其是中小学语文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应该是解读教材的育人元素,在教学中持续渗透道德、智慧、意志、反省等人格力量的教育。
如此,学生才能在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语文育人教学中得到浸染,心灵也得以喂哺。这样的语文,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逐渐化为他们的血肉与灵魂。
个人认为,无论老师,还是家长和社会,对儿童的关注重点不应该是分数,而应该是孩子的人格是否健全。有了健全的人格,随着学生的智力发育和阅历的丰富,知识学习将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双减政策推行的当下,我们更应该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需要在尊重儿童独立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儿童的自主学习,让语文的魅力激发他们生命的活力,唤醒潜能,丰富内涵。那么,语文教学就应该坚守自己该有的语文色调、节奏和味道,坚守平平常常的教学心态、简简单单的教学形态、扎扎实实的教学常态。最终才可能实现我们最期盼的教学状态:师生心情舒畅,自会营造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老师聚精会神,学生情绪高涨。
杨老师的这篇文章,如同开卷的一盏灯,足以让人心中透亮。 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对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而言,要做到做好以上几点,绝对是一个长期修行的过程,需要上下求索,潜心钻研,用心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