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AI产品的思考碎片

AI产品设计常见误区

  • 知识投喂并不是越多越好:知识越多,越容易造成干扰,对知识编排精度的要求就更高,整体和局部的平衡可能打破,要重新找寻新的平衡点
  • 极其容易被现况困住:要记住不符合现状是常态,老系统属于上个时代、是符合当时特定条件下的产物
    举例:switch上的电视机开关按钮
    实践案例:企业内部员工助理-预约会议室接口不开放
    做产品不是迎合现况的规则,而是这样的逻辑:不适应的规则都应该被灭掉、颠覆、重写。
    被传统困住,则全是问题;换成AI驱动的思路,则全是商机。
    视角不积极,会变得很被动,应该由我们来主导、变革。
    AI出现后,所有的商业逻辑都会被AI改写;若以AI产品主导,就意味着对传统业务的重塑,而不是让AI来适应现有的业务。

AI数字助理项目的复盘

一、最大难点是怎么给公司讲明白,继续投入资源:
创新项目本身的巨大壁垒+公司属于传统咨询业务型,互联网基础几乎为零=挑战更甚。
一开始:觉得是老板、业务方不懂,更多是抱怨;
后面反思:业务方肯定不懂,不能责怪市场、责怪用户不自己懂;是自己没讲明白,喊话喊得不清楚。
之前太在意讲技术、讲实现方案;但是,实际应该多讲商业价值。
我们这个项目的领导的思路:公司属于传统咨询服务行业,如果想要转型成为创新科技型企业,不能简单地搭建一些信息化系统,肯定要有前瞻性的项目拿出手;嘱咐我们,坚决不能输在专业上,投不投是老板决策的事,我们讲清楚了这个项目的价值这么大,不投是公司的遗憾,不投我们也没办法,但我们坚决不能输在专业上。

二、应该看成创业项目来做:
产品路演,应该是创业逻辑,而不是职场逻辑。
一开始:比较老实,什么水平就描述什么水平,本身大模型的技术水平就有局限性(当时2023年),给原本就不懂的业务方感觉很“智障”;
后面反思:如果我们实际做到四成,路演就应该讲到八成,吸引投资,后续再迭代。

其他思考汇总

  • 大模型本身训练的数据截止时间和current_time一定有时间差,即大模型训练数据一定存在滞后性,那么这就是企业私域数据发挥价值的黄金窗口
  • 大家都站在大模型的肩膀上,可以说都是在统一起跑线上,接下来就是比赛谁在垂直领域先出成绩
  • AIGC把行业门槛降低了,但也把天花板抬高了
  • AI自动化,取代的不是职位,而是任务
  • 未来AI数字人方向:内在人设特征编码+外在个性风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